中学时事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导论 | 第12-19页 |
(一) 问题的提出和选题的意义 | 第12-13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2. 选题的意义 | 第13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三)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3. 主要特色和不足之处 | 第17-19页 |
一、中学时事政治教育的涵义与特征、分类及意义 | 第19-26页 |
(一) 时事政治教育的涵义与特征 | 第19-20页 |
1. 时事政治教育的涵义 | 第19-20页 |
2. 时事政治教育的特征 | 第20页 |
(二) 中学时事政治教育形式的分类 | 第20-23页 |
1. 教育教学与服务教育形式 | 第20-21页 |
2. 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 | 第21页 |
3.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 | 第21-22页 |
4.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 | 第22-23页 |
(三) 中学时事政治教育的意义 | 第23-26页 |
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趣味性 | 第23-24页 |
2. 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 第24页 |
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 第24-26页 |
二、中学时事政治教育现状 | 第26-30页 |
(一) 中学时事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1. 时政教育不受重视 | 第26页 |
2. 时政教育内容的形式化 | 第26-27页 |
3. 中学生缺乏正确的态度 | 第27-28页 |
4. 思政教师自身存在问题 | 第28页 |
5. 时政教育存在方法不当 | 第28页 |
(二) 中学时政教育存在亮点 | 第28-30页 |
1. 时政研究的文献渐增多 | 第28页 |
2. 时政教育越来越受关注 | 第28-30页 |
三、中学时事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0-36页 |
(一) 时政教育环境的新变化 | 第30-31页 |
1. 新媒体迅速发展推动学生行为的变化 | 第30页 |
2. 国内环境形势变化带来思想观念变化 | 第30-31页 |
3. 国际形势变化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判断 | 第31页 |
(二) 中学时政教育对象的特点影响 | 第31-33页 |
1. 自我意识日益增强 | 第31-32页 |
2. 价值判断渐功利化 | 第32页 |
3. 自我约束控制较弱 | 第32-33页 |
(三) 思政教师的局限 | 第33-34页 |
1. 思政教师对时政研究度不够 | 第33-34页 |
2. 思政教师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 | 第34页 |
(四) 时政教育方法欠缺 | 第34-36页 |
1. 时政教育的内容过于简单化 | 第34页 |
2. 现代技术没有在课堂上展现 | 第34-35页 |
3. 思政课堂教学形式比较单一 | 第35-36页 |
四、中学时事政治教育的对策 | 第36-43页 |
(一) 学校要高度重视 | 第36-37页 |
1. 正确认识时政教育的作用 | 第36页 |
2. 营造良好的时政教育氛围 | 第36-37页 |
3. 要积极搭建多方育人桥梁 | 第37页 |
(二) 丰富时政教育内容 | 第37-39页 |
1. 注意新鲜性有趣事件最吸睛 | 第37-38页 |
2. 注意时效性热点事件最聚光 | 第38页 |
3. 注意综合性重大事件最动人 | 第38页 |
4. 注重针对性明确主题最重要 | 第38-39页 |
(三) 学生转变学习观念 | 第39-40页 |
1. 端正学习态度 | 第39页 |
2. 转变学习方式 | 第39页 |
3. 培养学习兴趣 | 第39-40页 |
(四) 思政教师要提升水平 | 第40-41页 |
1. 强化对时政的深入研究 | 第40页 |
2. 不断丰富时政的知识储备 | 第40页 |
3. 要提升课堂的教学技能 | 第40-41页 |
(五) 改进时政教育方法 | 第41-43页 |
1. 注重时政课堂上主体的发挥 | 第41页 |
2. 要转变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模式 | 第41-42页 |
3. 利用现代技术服务时政教学课堂 | 第42页 |
4. 采用多种形式丰富时政课堂教学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附录1 | 第46-48页 |
附录2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