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K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内部控制设计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导论第10-13页
    1.1 背景的研究第10页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0-11页
    1.3 研究方法及主要创新点第11页
        1.3.1 研究方法第11页
        1.3.2 主要创新点第11页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框架第11-13页
        1.4.1 研究内容第11-12页
        1.4.2 研究的思路框架第12-13页
2 相关理论基础第13-20页
    2.1 内部控制的内涵第13页
    2.2 内部控制的国内外发展历程第13-15页
        2.2.1 国外内部控制发展历程第13-14页
        2.2.2 国内内部控制发展历程第14-15页
    2.3 COSO内部控制理论第15-20页
        2.3.1 《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第15-17页
        2.3.2 《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第17-19页
        2.3.3 区分《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和《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第19-20页
3 K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第20-26页
    3.1 K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概况第20-21页
    3.2 K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内部控制现状第21-22页
    3.3 K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第22-24页
        3.3.1 内部环境要素方面第22-23页
        3.3.2 风险评估要素方面第23-24页
        3.3.3 控制活动要素方面第24页
        3.3.4 信息与沟通要素方面第24页
        3.3.5 内部监督要素方面第24页
    3.4 K投资担保有限公司问题成因分析第24-26页
4 K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方案设计第26-35页
    4.1 K设计前应考虑的因素第26-28页
        4.1.1 担保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第26-27页
        4.1.2 设计时应坚持的基本原则第27页
        4.1.3 设计时的要素选择第27-28页
    4.2 K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方案设计第28-35页
        4.2.1 内部环境方案设计第29-31页
        4.2.2 风险评估方案设计第31-32页
        4.2.3 控制活动方案设计第32-33页
        4.2.4 信息与沟通方案设计第33-34页
        4.2.5 内部监督方案设计第34-35页
5 K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实施效果预评价第35-41页
    5.1 概述第35-36页
        5.1.1 什么是内部控制评价第35页
        5.1.2 内部控制评价应坚持的原则第35页
        5.1.3 内控评价应遵循的目标第35-36页
        5.1.4 内控评价的主体和客体第36页
        5.1.5 内控评价的程序第36页
    5.2 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第36-38页
        5.2.1 内部环境第36-37页
        5.2.2 风险评估第37页
        5.2.3 控制活动第37-38页
        5.2.4 信息与沟通第38页
        5.2.5 内部监督第38页
    5.3 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38-41页
        5.3.1 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和范围第38页
        5.3.2 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第38-39页
        5.3.3 内部控制评价具体评分办法第39-40页
        5.3.4 内控评价等级评定:第40-41页
6 K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实施的保障条件第41-45页
    6.1 环境方面保障条件第41-42页
        6.1.1 恪守诚信并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第41页
        6.1.2 董事会独立于管理层,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监督第41页
        6.1.3 管理层应建立健全企业架构机制、汇报路径机制、合理的授权等机制第41页
        6.1.4 制定完善的政策,吸引、发展和保留人才第41页
        6.1.5 让员工各自担负起内部控制的相关职责,共同实现目标第41-42页
    6.2 风险评估方面保障条件第42页
        6.2.1 有清晰的目标,并根据目标识别及评价风险第42页
        6.2.2 对风险进行全范围的识别与分析,并决定如何管理风险第42页
        6.2.3 评估风险过程中应考虑舞弊的可能性第42页
        6.2.4 识别并评价可能对内控体系造成较大影响的变化第42页
    6.3 控制活动方面保障条件第42-43页
        6.3.1 选择并开展控制活动,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第43页
        6.3.2 针对信息技术并开展一般控制第43页
        6.3.3 通过政策、程序来实施控制活动第43页
    6.4 信息与沟通方面的保障条件第43页
        6.4.1 获取或生成并使用相关的、有质量的信息来支持内部控制正常运作第43页
        6.4.2 将企业目标和内部控制职责在内的必要信息传达给每位员工第43页
        6.4.3 企业与外部相关方就影响内部控制发挥作用的事宜进行沟通第43页
    6.5 内部监督方面保障条件第43-45页
        6.5.1 实施持续和专项的评价第44页
        6.5.2 及时评价内部控制缺陷,并视情况与负责整改的责任方剂管理层、治理层沟通第44-45页
结论第45-46页
致谢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气泡在黏性土中的运移及其对黏性土渗透特性的影响
下一篇:黑色TiOx和多孔Na+-SiO2微球吸附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效能与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