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5页 |
2.1 邻避冲突的内涵研究 | 第10-11页 |
2.2 邻避冲突的属性及起因研究 | 第11-12页 |
2.3 关于冲突模型的研究 | 第12-14页 |
2.3.1 “挑衅竞争与防御模型” | 第12页 |
2.3.2 “构成转化模型” | 第12-13页 |
2.3.3 “五大阶段模型” | 第13-14页 |
2.4 邻避冲突的预防和对策研究 | 第14-15页 |
第三章 相关概念概述 | 第15-20页 |
3.1 邻避设施 | 第15-16页 |
3.2 邻避情结 | 第16-17页 |
3.2.1 邻避情结之内涵 | 第16页 |
3.2.2 邻避情结的构成 | 第16-17页 |
3.3 邻避冲突 | 第17-20页 |
3.3.1 邻避冲突之概念 | 第17-18页 |
3.3.2 邻避冲突之特征 | 第18-20页 |
第四章 城市邻避冲突过程分析之潜在期 | 第20-26页 |
4.1 案例描述 | 第20-24页 |
4.1.1 关于PX项目 | 第20-21页 |
4.1.2 茂名市反对PX项目事件背景 | 第21-22页 |
4.1.3 抗争历程 | 第22-24页 |
4.2 潜在的邻避冲突阶段 | 第24-26页 |
4.2.1 阶段特征 | 第24页 |
4.2.2 案例分析 | 第24-26页 |
第五章 城市邻避冲突过程分析之发展期 | 第26-32页 |
5.1 邻避冲突的抗议发生阶段 | 第26-27页 |
5.1.1 阶段特征 | 第26页 |
5.1.2 案例分析 | 第26-27页 |
5.2 邻避冲突的有限互动阶段 | 第27-29页 |
5.2.1 阶段特征 | 第27-28页 |
5.2.2 案例分析 | 第28-29页 |
5.3 事件后阶段 | 第29-32页 |
5.3.1 案例分析 | 第29-32页 |
第六章 邻避冲突的升级及影响因素 | 第32-36页 |
6.1 决策:传统模式相对固化且不透明导致矛盾酝酿积聚 | 第32-33页 |
6.2 政府:互动应对有欠妥当导致冲突发生升级 | 第33-34页 |
6.3 媒体:舆论的放任自流式传播扩大了负面消息的影响 | 第34-36页 |
第七章 有效治理城市邻避冲突的对策建议 | 第36-42页 |
7.1 改善城市邻避冲突抗争一方的主观认识 | 第36-38页 |
7.1.1 主动全面及时进行邻避设施项目信息发布 | 第36-37页 |
7.1.2 全方位提高利用新媒体交互沟通的技巧 | 第37-38页 |
7.2 完善邻避冲突过程中的交互应对措施 | 第38-40页 |
7.2.1 厘清角色,提高公信力 | 第39-40页 |
7.2.2 协调非政府组织及第三方参与治理邻避冲突 | 第40页 |
7.3 加快构建邻避冲突预防处置机制 | 第40-42页 |
7.3.1 信息交互与诉求表达机制 | 第41页 |
7.3.2 对抗行动化解机制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