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地储备融资的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13页 |
一、 选题的缘由 | 第10-11页 |
二、 现有文献概述 | 第11-12页 |
三、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我国土地储备融资的运作及其法律特征分析 | 第13-16页 |
第一节 我国土地储备融资的运作 | 第13-15页 |
第二节 我国土地储备融资运作的法律特征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我国土地储备融资的方式及其法律风险分析 | 第16-28页 |
第一节 我国土地储备融资的主要方式 | 第17-26页 |
一、 财政拨款 | 第18-19页 |
二、 储备土地的收益 | 第19页 |
三、 银行贷款 | 第19-21页 |
四、 通过信托资金融资 | 第21-23页 |
五、 运用保险资金进行土地储备融资 | 第23-25页 |
六、 通过发行城投券进行融资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我国土地储备融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 | 第26-28页 |
一、 违规担保的法律风险 | 第26-27页 |
二、 储备土地抵押登记的法律障碍 | 第27-28页 |
三、 储备土地不能变现的风险 | 第28页 |
第三章 我国土地储备融资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8-31页 |
第一节 土地储备融资的法规及监管政策不完善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土地储备融资主体性质不明确 | 第29-30页 |
第三节 土地储备融资渠道和融资模式单一 | 第30-31页 |
第四节 土地储备融资期限较短 | 第31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土地储备融资法律制度的建议 | 第31-34页 |
第一节 完善土地储备融资的配套法规和监管政策 | 第31-32页 |
一、 提高土地储备融资的配套法规的立法层次 | 第31-32页 |
二、 针对不同的融资模式适用不同法规和监管政策 | 第32页 |
第二节 坚持市场化运作和政府监督的融资模式 | 第32-33页 |
第三节 优化融资渠道,实行土地储备融资模式多元化 | 第33-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