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引言 | 第10-18页 |
| (一) 选题的缘由 | 第10页 |
| (二) 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 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 2. 现实意义 | 第11页 |
| (三)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3页 |
| (四)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3-15页 |
| 1. 禅 | 第13页 |
| 2. 禅宗 | 第13-14页 |
| 3. 禅思想 | 第14页 |
| 4. 禅宗思想 | 第14页 |
| 5. 越南皇族禅宗 | 第14-15页 |
| (五) 论文的基本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 (六)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七)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 一、越南皇族禅宗思想的形成及其思想渊源 | 第18-30页 |
| (一) 越南皇族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第18-20页 |
| 1. 越南皇族禅宗思想的形成 | 第18-19页 |
| 2. 越南皇族禅宗思想的发展 | 第19-20页 |
| (二) 越南皇族禅宗思想的理论渊源 | 第20-30页 |
| 1. 印度禅宗思想 | 第20-21页 |
| 2. 中国禅宗思想 | 第21-24页 |
| 3. 越南禅宗思想 | 第24-30页 |
| 二、越南皇族禅宗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30-39页 |
| (一) “四禅”说 | 第30-31页 |
| (二) “悟法”与“本心”和“无心”与“性空”的观念 | 第31-32页 |
| (三) “真如”、“有空”的认识 | 第32-33页 |
| (四) 禅净密三修 | 第33-34页 |
| (五) 帝王禅 | 第34-39页 |
| 三、越南皇族禅宗思想的主要特征 | 第39-44页 |
| (一) 禅教一致 | 第39-40页 |
| (二) 三教融合 | 第40-41页 |
| (三) 富于入世精神 | 第41-42页 |
| (四) 受净土宗和密宗的影响 | 第42-44页 |
| 四、越南皇族禅宗思想的历史影响 | 第44-47页 |
| (一) 积极影响 | 第44-45页 |
| 1. 促进了民族独立和自立自强 | 第44页 |
| 2. 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 第44页 |
| 3. 有助于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 | 第44-45页 |
| (二) 消极影响 | 第45-47页 |
| 1. 使禅宗贵族化 | 第45页 |
| 2. 使僧人成为特权阶层 | 第45页 |
| 3. 使迷信之风兴起 | 第45-47页 |
| 五、越南皇族禅宗思想的现代意义 | 第47-51页 |
| (一) 可促进佛教道德的普及与端正人心 | 第47-48页 |
| (二) 可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 | 第48页 |
| (三) 可满足当代人的信仰需求 | 第48-49页 |
| (四) 有助于当代国民修身养性、超越自我 | 第49-51页 |
| 结语 | 第51-53页 |
| 注释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