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二步法细胞悬浮培养及其生物碱含量的测定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26页 |
·黄连的研究概述 | 第10-14页 |
·分布及形态特征 | 第10-11页 |
·黄连的鉴别 | 第11-12页 |
·黄连的应用历史 | 第12页 |
·黄连的药理功能研究进展 | 第12页 |
·黄连主要化学成分 | 第12-13页 |
·检测标准 | 第13-14页 |
·药用植物愈伤组织培养概述 | 第14-18页 |
·愈伤组织的定义 | 第14页 |
·愈伤组织的产生 | 第14页 |
·愈伤组织的分类 | 第14页 |
·诱导药用植物愈伤组织的影响因素 | 第14-17页 |
·愈伤组织的形态发生 | 第17-18页 |
·药用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概述 | 第18-21页 |
·药用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的研究意义 | 第18页 |
·药用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药用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的类型 | 第19-20页 |
·药用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的培养基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 第20页 |
·药用植物细胞培养的基本技术 | 第20-21页 |
·生物碱提取纯化技术研究概述 | 第21-26页 |
·生物碱概述 | 第21-22页 |
·不同产地和生长年限黄连的总生物碱含量测定 | 第22-23页 |
·生物碱提取纯化技术 | 第23-25页 |
·生物碱纯化技术 | 第25页 |
·大孔树脂 | 第25-26页 |
第2章 绪论 | 第26-28页 |
·目的意义 | 第26-27页 |
·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8-34页 |
·试验材料 | 第28页 |
·实验主要设备与试剂 | 第28页 |
·黄连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28-30页 |
·材料的消毒 | 第28-29页 |
·培养条件 | 第29页 |
·基本培养基 | 第29-30页 |
·愈伤组织状态的调控 | 第30页 |
·液体培养 | 第30-32页 |
·液体培养基继代培养 | 第30页 |
·细胞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30-32页 |
·二步法细胞悬浮培养 | 第32页 |
·细胞生长及其生物碱含量的测定 | 第32-34页 |
·色谱条件 | 第32页 |
·标准品及样品配制 | 第32页 |
·测定法 | 第32-34页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4-46页 |
·外植体的消毒 | 第34-35页 |
·初代培养 | 第35-36页 |
·褐化控制 | 第36-38页 |
·在固体培养基上继代培养 | 第38页 |
·愈伤组织状态的调控 | 第38页 |
·细胞悬浮培养系的建立 | 第38-41页 |
·悬浮培养的愈伤组织生长曲线 | 第38-41页 |
·培养基中蔗糖含量的变化 | 第41页 |
·培养基中pH的变化 | 第41页 |
·细胞生长指标的测定 | 第41-43页 |
·一步法收获细胞的干鲜重产率 | 第41-42页 |
·二步法收获细胞的干鲜重产率 | 第42-43页 |
·两种培养方法对于细胞生长的区别 | 第43页 |
·生物碱含量的测定 | 第43-46页 |
·HPLC谱图及总生物碱含量测定 | 第43-45页 |
·两种培养方法对于细胞总生物碱含量的区别 | 第45-46页 |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6-50页 |
·外植体取材部位和消毒时间的影响 | 第46页 |
·加入抗氧化剂和吸附剂防止褐变 | 第46-47页 |
·愈伤组织状态的改善 | 第47页 |
·悬浮细胞的生长曲线 | 第47-48页 |
·二步法培养悬浮细胞 | 第48-49页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附录 部分英文缩写 | 第54-56页 |
附表:6,7-V培养基配方表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情况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