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基于马克思人学的大学生职业能力开发研究

创新点摘要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绪论第14-34页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4-22页
        1.1.1 选题背景第14-20页
        1.1.2 选题意义第20-22页
    1.2 研究综述第22-30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22-27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27-30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30-34页
        1.3.1 研究思路第31-32页
        1.3.2 研究方法第32-34页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34-50页
    2.1 相关概念第34-41页
        2.1.1 职业能力第34-37页
        2.1.2 职业能力开发第37-40页
        2.1.3 大学生职业能力开发第40-41页
    2.2 马克思人学理论第41-50页
        2.2.1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第42-45页
        2.2.2 "人的实践"理论第45-48页
        2.2.3 "人的主观能动性"理论第48-50页
第3章 基于马克思人学的大学生职业能力开发的必要性第50-70页
    3.1 大学生职业能力开发的现实境况亟待马克思人学的正本清源第50-55页
        3.1.1 片面性问题亟待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规范第50-52页
        3.1.2 功利性问题亟待马克思"人的实践"理论的矫正第52-53页
        3.1.3 滞后性问题亟待马克思"人的主观能动性"理论的牵引第53-55页
    3.2 未来的职业发展趋势呼唤马克思人学的价值引领第55-61页
        3.2.1 人工智能时代对"真实的人"的确证第55-56页
        3.2.2 认知整合重构时代对"全面的人"的渴求第56-58页
        3.2.3 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对"自由的人"的需要第58-59页
        3.2.4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发展的人"的召唤第59-61页
    3.3 大学生的异质性特征需要马克思人学的现实关切第61-70页
        3.3.1 从"人的自然属性"出发认识大学生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第62-64页
        3.3.2 从"人的社会属性"出发关注大学生的个体性与社会性第64-67页
        3.3.3 从"人的发展属性"出发探析大学生的内在发展诉求第67-70页
第4章 构建基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大学生职业能力开发目标第70-96页
    4.1 终极目标——塑造"自由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第70-78页
        4.1.1 尊重大学生的"自由"发展第70-73页
        4.1.2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第73-76页
        4.1.3 引导每个大学生的"发展"第76-78页
    4.2 阶段性目标——培养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大学生第78-87页
        4.2.1 承接终极发展目标所赋予的阶段性使命第78-81页
        4.2.2 满足利益相关者对大学生的期望与要求第81-84页
        4.2.3 明晰大学生职业能力开发的内容框架第84-87页
    4.3 操作性目标——开发大学生的复合型职业能力第87-96页
        4.3.1 提炼与"自由全面发展"内涵吻合的职业能力开发指标第88-90页
        4.3.2 界定与"自由全面发展"规律匹配的职业能力成熟度等级第90-93页
        4.3.3 设计复合型进阶式的大学生职业能力开发目标体系第93-96页
第5章 创建基于"人的实践"的大学生职业能力开发模式第96-120页
    5.1 确立理论与实践交互的一体化课程体系第97-105页
        5.1.1 以协同一体化原则规划课程目标第97-100页
        5.1.2 以实践思维设计理论课程体系第100-103页
        5.1.3 以职业需求驱动实践课程体系第103-105页
    5.2 建设实践与反思同步的一体化实践体系第105-112页
        5.2.1 推行多元化的校内实践体系第105-107页
        5.2.2 开辟分层次的校外实践体系第107-109页
        5.2.3 关注实践中的反思与启示第109-112页
    5.3 实施协同与效率兼顾的一体化管理机制第112-120页
        5.3.1 主体三重性视角下的师生关系重构第112-115页
        5.3.2 全流程监控的质量管理体系设计第115-117页
        5.3.3 开放与融合的人员管理机制建设第117-120页
第6章 设计基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大学生自主学习方案第120-149页
    6.1 树立全方位的自主学习认知共识第121-129页
        6.1.1 以自主学习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第121-124页
        6.1.2 以自主学习顺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诉求第124-126页
        6.1.3 以自主学习满足创新型社会的发展需要第126-129页
    6.2 构建立体式的自主学习环境与载体第129-139页
        6.2.1 采用科学与价值统一的教育技术第129-132页
        6.2.2 引入工具与方法融合的教学载体第132-135页
        6.2.3 创设认知与行为匹配的学习环境第135-139页
    6.3 应用柔性化的自主学习策略与方法第139-149页
        6.3.1 规划求真务实的学习路径第140-143页
        6.3.2 推荐灵活多元的学习方法第143-146页
        6.3.3 施行全面精准的效果评估第146-149页
结论第149-152页
参考文献第152-161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第161-162页
致谢第162-163页
作者简介第163页

论文共1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深圳市龙岗区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下一篇:基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扬州市江都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