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1-16页 |
0.1 研究背景、意义 | 第11-12页 |
0.1.1 选题的背景 | 第11页 |
0.1.2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0.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0.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0.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0.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0.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0.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0.4 创新和不足 | 第15-16页 |
1 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概述 | 第16-20页 |
1.1 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含义及特征 | 第16-17页 |
1.1.1 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含义 | 第16页 |
1.1.2 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特征 | 第16-17页 |
1.2 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演变 | 第17-18页 |
1.2.1 退市制度的探索 | 第17页 |
1.2.2 退市制度的建立 | 第17-18页 |
1.2.3 退市制度的完善 | 第18页 |
1.3 完善退市制度的意义 | 第18-20页 |
2 中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 | 第20-34页 |
2.1 中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运行现状 | 第20-21页 |
2.2 中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内容 | 第21-26页 |
2.2.1 中国上市公司退市决定权 | 第21页 |
2.2.2 中国上市公司退市标准 | 第21-24页 |
2.2.3 中国上市公司退市程序 | 第24-25页 |
2.2.4 上市公司退市后股票的流通交易 | 第25页 |
2.2.5 上市公司退市后投资者利益保护 | 第25-26页 |
2.3 中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6-31页 |
2.3.1 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缺陷 | 第26-28页 |
2.3.2 行政色彩的存在为上市公司规避退市创造了机会 | 第28-29页 |
2.3.3 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制度不完善 | 第29-31页 |
2.4 中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低效的原因分析 | 第31-34页 |
2.4.1 法制不健全 | 第31-32页 |
2.4.2 发行制度不合理 | 第32页 |
2.4.3 政府干预行为 | 第32-33页 |
2.4.4 股票市场结构不合理 | 第33-34页 |
3 成熟证券市场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借鉴 | 第34-41页 |
3.1 成熟市场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内容 | 第34-38页 |
3.1.1 退市决定权 | 第34-35页 |
3.1.2 退市标准 | 第35-36页 |
3.1.3 退市程序 | 第36-37页 |
3.1.4 退市后股票流通交易 | 第37-38页 |
3.1.5 退市后投资者利益保护 | 第38页 |
3.2 成熟证券市场退市制度对中国的借鉴 | 第38-41页 |
3.2.1 交易所权限 | 第38-39页 |
3.2.2 退市标准 | 第39页 |
3.2.3 退市程序 | 第39页 |
3.2.4 信息披露 | 第39-40页 |
3.2.5 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 | 第40-41页 |
4 完善中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对策建议 | 第41-47页 |
4.1 完善有关退市的法律法规 | 第41-43页 |
4.1.1 进一步完善退市标准 | 第41-42页 |
4.1.2 精简退市程序 | 第42-43页 |
4.1.3 明确证监会与交易所权责 | 第43页 |
4.2 避免退市中的行政干预 | 第43-44页 |
4.3 健全中国自愿退市机制 | 第44页 |
4.4 提升信息透明度 | 第44-45页 |
4.4.1 完善信息披露工作 | 第45页 |
4.4.2 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 | 第45页 |
4.5 完善股票市场结构 | 第45-47页 |
结束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