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4.1 规范研究 | 第12页 |
1.4.2 实证研究 | 第12页 |
1.5 研究创新 | 第12-1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2.1 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2.1.1 被审计单位规模方面对审计费用影响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2.1.2 审计项目复杂程度方面对审计费用影响文献综述 | 第15页 |
2.1.3 审计的风险方面对审计费用影响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2.1.4 会计师事务所方面对审计费用影响文献综述 | 第16页 |
2.1.5 文献评述 | 第16-17页 |
2.2 真实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 第17-18页 |
2.3 真实盈余管理对审计费用影响的文献综述 | 第18-19页 |
2.4 文献综评 | 第19-20页 |
3 理论基础 | 第20-32页 |
3.1 真实盈余管理的基本内容 | 第20-23页 |
3.1.1 盈余管理的定义 | 第20-21页 |
3.1.2 真实盈余管理的定义 | 第21页 |
3.1.3 真实盈余管理的手段 | 第21-23页 |
3.1.4 真实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 | 第23页 |
3.2 真实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3.2.1 机会主义理论 | 第23-24页 |
3.2.2 两权分离理论 | 第24页 |
3.2.3 不完全契约理论 | 第24-25页 |
3.3 审计费用的基本内容 | 第25-26页 |
3.3.1 审计费用的内涵 | 第25页 |
3.3.2 审计费用影响因素 | 第25-26页 |
3.4 审计定价的理论基础 | 第26-28页 |
3.4.1 定价服务理论 | 第27页 |
3.4.2 “深口袋”理论 | 第27页 |
3.4.3 博弈论 | 第27-28页 |
3.5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28-32页 |
3.5.1 真实盈余管理对审计费用的影响 | 第28-30页 |
3.5.2 对比“四大”和非“四大”审计客户真实盈余管理对审计费用影响 | 第30-32页 |
4 研究设计 | 第32-36页 |
4.1 数据来源和样本选取 | 第32-33页 |
4.1.1 数据来源 | 第32页 |
4.1.2 样本选取 | 第32-33页 |
4.2 研究模型的构建 | 第33页 |
4.3 变量的选取与解释 | 第33-36页 |
4.3.1 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 | 第33-34页 |
4.3.2 控制变量 | 第34-36页 |
5 实证检验和分析 | 第36-42页 |
5.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6-38页 |
5.2 变量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 | 第38页 |
5.3 方差膨胀因子分析(VIF) | 第38-39页 |
5.4 回归结果与分析 | 第39-42页 |
6 结论和展望 | 第42-4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2页 |
6.2 研究建议 | 第42-44页 |
6.2.1 对投资者的建议 | 第42-43页 |
6.2.2 对政策制定者的建议 | 第43页 |
6.2.3 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建议 | 第43-44页 |
6.3 研究的局限和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