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对提高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实验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英文摘要第7-13页
1 问题提出第13-15页
2 研究价值第15-16页
   ·理论意义第15页
   ·实践意义第15-16页
3 文献综述第16-30页
   ·相关概念界定第16-18页
     ·职业生涯规划第16-17页
     ·团体辅导第17-18页
     ·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第18页
   ·研究的理论基础综述第18-21页
     ·个人中心治疗理论第18-19页
     ·心理分析治疗理论第19页
     ·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第19页
     ·霍兰德的类型理论第19-20页
     ·团体动力理论第20页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的基本理念第20-21页
   ·国内外大学生生涯辅导发展历程及现状第21-23页
     ·国外高校生涯辅导模式多样化第21页
     ·国内生涯辅导的发展历程第21-22页
     ·总结与展望第22-23页
   ·我国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现状第23-25页
     ·研究工具第23-24页
     ·相关研究第24页
     ·影响因素第24-25页
   ·国外提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干预措施第25-27页
     ·归因训练第25页
     ·团体辅导第25-26页
     ·职业决策技能训练第26页
     ·认知重构第26页
     ·计算机辅助系统第26-27页
   ·国内外关于短期焦点解决团体辅导的研究与应用第27-28页
   ·对已有研究的总结第28-30页
4 研究设计第30-32页
   ·研究目的第30页
   ·研究内容第30页
   ·研究对象第30页
   ·研究方法第30页
   ·研究假设第30页
   ·研究思路第30-32页
5 研究一: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第32-40页
   ·研究目的第32页
   ·研究方法第32-33页
     ·研究对象第32页
     ·研究工具第32-33页
     ·施测与统计处理第33页
   ·结果第33-37页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分析第33-34页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各人口学变量的差异情况第34-36页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第36-37页
   ·分析与讨论第37-39页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分析第37-38页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各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第38页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分析第38-39页
   ·结论第39-40页
6 研究二:大学生焦点解决取向生涯团体辅导方案设计第40-48页
   ·研究目的第40页
   ·团辅设计目标第40页
   ·团体名称及性质第40页
   ·被试选择第40页
   ·团体次数第40页
   ·理论启示第40-42页
     ·个人中心治疗理论的借鉴第40-41页
     ·心理分析治疗理论的借鉴第41页
     ·霍兰德的类型理论的借鉴第41页
     ·团体动力理论的借鉴第41-42页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理念和模式第42-48页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的理念第42页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团体辅导的特色第42-43页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团体辅导的模式第43-48页
7 研究三:焦点解决团体辅导对提高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实验研究第48-54页
   ·研究目的第48页
   ·研究方法第48-50页
     ·研究工具第48页
     ·研究被试第48-49页
     ·实验设计第49页
     ·施测与统计处理第49-50页
   ·实验结果第50-52页
   ·分析与讨论第52-53页
   ·小结第53-54页
8 研究四:焦点解决取向生涯团体辅导效果的质的分析第54-65页
   ·研究问题与目的第54页
     ·研究问题第54页
     ·研究目的第54页
   ·研究方法第54-55页
     ·研究对象第54页
     ·研究工具第54-55页
   ·资料整理与分析讨论第55-64页
     ·实验组成员报名表的基本情况第55-57页
     ·后期追踪访谈情况第57-60页
     ·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在引发成员自我效能改变的疗效因子第60-64页
   ·小结第64-65页
9 总讨论第65-71页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现状分析第65-66页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分析第66页
   ·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的设计与效果讨论第66-67页
   ·在焦点解决取向生涯团体辅导疗效因子的质的研究方面第67-68页
   ·本研究对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教学的启示第68-69页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与创新第69-70页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70-71页
10 总结论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附录 A第75-76页
附录 B第76-77页
附录 C第77-78页
附录 D第78-79页
附录 E第79-82页
附录 F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第82-83页
致谢第83-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个人奋斗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师范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问题及其策略研究--以重庆C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