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生物评价、生态评价论文

淮南煤矿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5-16页
        1.1.1 研究背景第15页
        1.1.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第16-18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7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7-18页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8-20页
        1.3.1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3.2 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二章 淮南矿区概况第20-27页
    2.1 研究范围与地理位置第20页
    2.2 自然环境概况第20-23页
        2.2.1 地形第20页
        2.2.2 气候第20页
        2.2.3 水文第20-22页
        2.2.4 土壤及土地利用类型第22-23页
    2.3 社会经济概况第23页
    2.4 研究区生态环境问题第23-26页
        2.4.1 水环境问题第23-24页
        2.4.2 大气环境问题第24页
        2.4.3 煤矸石与粉煤灰环境问题第24页
        2.4.4 采煤塌陷问题第24-25页
        2.4.5 矿区植被破坏第25-26页
    2.5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比较选择第27-30页
    3.1 不同生态环境评价模型第27-29页
    3.2 矿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模型对比选择第29-30页
第四章 淮南矿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第30-60页
    4.1 淮南矿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0-37页
        4.1.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第31-32页
        4.1.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32页
        4.1.3 评价指标及其含义第32-35页
        4.1.4 数据管理以及空间分析方法第35-37页
    4.2 淮南矿区生态环境评价AHP层次结构第37-38页
        4.2.1 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第37页
        4.2.2 淮南矿区AHP层次结构第37-38页
    4.3 生态环境评价层次分析与权重计算第38-49页
        4.3.1 各指标重要性调查表的实施第39-40页
        4.3.2 生态环境指数的算法第40-42页
        4.3.3 准则层各评价指数的算法第42-49页
        4.3.4 归一化系数的算法第49页
    4.4 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动态变化规律第49-58页
        4.4.1 生物丰度指数第50-53页
        4.4.2 植被覆盖指数第53页
        4.4.3 水体密度指数第53-54页
        4.4.4 土地胁迫指数第54-56页
        4.4.5 污染负荷指数第56-57页
        4.4.6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第57-58页
    4.5 淮南矿区生态环境状况综合评价第58-60页
第五章 淮南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措施第60-65页
    5.1 矿区塌陷土地复垦第60-63页
        5.1.1 将塌陷区复垦为农业综合用地第60-61页
        5.1.2 将塌陷区复垦为林业用地第61页
        5.1.3 将塌陷区复垦为建设用地第61页
        5.1.4 将塌陷区复垦为生态旅游用地第61-63页
    5.2 矿区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措施第63-64页
    5.3 矿区水环境综合整治措施第64-6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5-67页
    6.1 结论第65页
    6.2 展望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3页
附录1第73-7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口燃气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下一篇:高管过度自信与企业资本结构的选择--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