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选题缘起 | 第10页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研究的思路 | 第14页 |
1.5 研究的方法 | 第14-15页 |
1.5.1 文献法 | 第15页 |
1.5.2 教育调查法 | 第15页 |
1.5.3 教育比较法 | 第15页 |
1.5.4 实证个案法 | 第15页 |
1.6 创新点 | 第15-16页 |
1.7 概念的界定 | 第16-19页 |
1.7.1 教学 | 第16-17页 |
1.7.2 课堂教学 | 第17页 |
1.7.3 评价 | 第17-18页 |
1.7.4 教学评价 | 第18页 |
1.7.5 课堂教学评价 | 第18-19页 |
第2章 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现状调查 | 第19-29页 |
2.1 调查概况 | 第19-24页 |
2.1.1 调查对象 | 第19页 |
2.1.2 调查方法 | 第19-24页 |
2.2 评价现状与分析 | 第24-29页 |
2.2.1 评价现状 | 第24-27页 |
2.2.2 现状分析 | 第27-29页 |
第3章 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设计 | 第29-45页 |
3.1 理论依据 | 第29-30页 |
3.1.1 建构主义理论 | 第29页 |
3.1.2 掌握学习理论 | 第29页 |
3.1.3 多元智能理论 | 第29-30页 |
3.2 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 第30-38页 |
3.2.1 评价政策 | 第30页 |
3.2.2 评价原则 | 第30-31页 |
3.2.3 评价内容 | 第31-33页 |
3.2.4 评价标准 | 第33-34页 |
3.2.5 评价程序 | 第34-35页 |
3.2.6 评价方法 | 第35-38页 |
3.2.7 评价实施 | 第38页 |
3.3 新旧评价体系下的案例 | 第38-42页 |
3.3.1 非实验班的教学片段 | 第38-40页 |
3.3.2 实验班的教学片段 | 第40-42页 |
3.4 新评价体系下的数学教学效果 | 第42-43页 |
3.4.1 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收获 | 第42-43页 |
3.4.2 学校教学方面的收获 | 第43页 |
3.5 企业实习效果反馈 | 第43-45页 |
第4章 提升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效能策略 | 第45-51页 |
4.1 建立评价监控体系 | 第45-46页 |
4.1.1 督导制度 | 第45页 |
4.1.2 听课制度 | 第45页 |
4.1.3 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落实课堂评价体系的运用 | 第45页 |
4.1.4 及时进行评价总结 | 第45-46页 |
4.2 确立具有足够发展性、兼容性、灵活性的评价标准 | 第46-47页 |
4.3 制定简便易行的评价方法 | 第47页 |
4.4 紧跟时代发展,更新教育观念 | 第47-48页 |
4.4.1 树立发展性评价观念 | 第47-48页 |
4.4.2 发挥数学是学好专业课程的工具作用,重视与专业课的渗透 | 第48页 |
4.4.3 在反思中寻求提高教学评价效能的条件 | 第48页 |
4.5 适当使用课堂评价语言 | 第48-49页 |
4.6 强化企业对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意识 | 第49-51页 |
第5章 研究的结论与展望 | 第51-54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1-52页 |
5.1.1 为评价体系注入新鲜血液 | 第51页 |
5.1.2 及时学习新教育理念,重新定位评价标准 | 第51-52页 |
5.2 研究建议 | 第52-53页 |
5.2.1 给教师的一些建议 | 第52页 |
5.2.2 给学校的一些建议 | 第52-53页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3-54页 |
5.3.1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53页 |
5.3.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附录 1 | 第57-60页 |
附录 2 | 第60-63页 |
附录 3 | 第63-65页 |
附录 4 | 第65-66页 |
附录 5 | 第66-67页 |
附录 6 | 第67-68页 |
附录 7 | 第68-69页 |
附录 8 | 第69-70页 |
附录 9 | 第70-71页 |
附录 10 | 第71-72页 |
附录 11 | 第72-73页 |
附录 12 | 第73-76页 |
附录 13 | 第76-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