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语文教学价值的确立及教学设计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绪论 | 第8-13页 |
|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 第8-9页 |
|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9-10页 |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 一、七版语文教材中《赤壁赋》教学价值之比较 | 第13-19页 |
| (一)七版语文教材中《赤壁赋》编撰情况分析 | 第13-16页 |
| 1. 人教版《赤壁赋》的编撰情况 | 第13页 |
| 2. 沪教版《赤壁赋》的编撰情况 | 第13-14页 |
| 3. 苏教版《赤壁赋》的编撰情况 | 第14页 |
| 4. 北师大版《赤壁赋》的编撰情况 | 第14-15页 |
| 5. 粤教版《赤壁赋》的编撰情况 | 第15页 |
| 6. 鲁教版《赤壁赋》的编撰情况 | 第15页 |
| 7. 语文版《赤壁赋》的编撰情况 | 第15-16页 |
| (二)七版语文教材中《赤壁赋》教学价值之比较 | 第16-19页 |
| 二、《赤壁赋》语文教学价值的确立 | 第19-29页 |
| (一)《赤壁赋》的精神文化价值 | 第19-23页 |
| 1. 儒家:积极入世,兼济天下 | 第20-21页 |
| 2. 道家:率真自然,天人合一 | 第21-22页 |
| 3. 佛家:万事皆空,看穿忧患 | 第22-23页 |
| (二)《赤壁赋》的美学鉴赏价值 | 第23-26页 |
| 1. 意境美 | 第23-24页 |
| 2. 结构美 | 第24-25页 |
| 3. 音韵美 | 第25-26页 |
| (三)《赤壁赋》的生态教育价值 | 第26-29页 |
| 1. 人与自然的和谐 | 第27-28页 |
| 2. 人与自我的和谐 | 第28-29页 |
| 三、《赤壁赋》的教学设计 | 第29-49页 |
| (一)设计依据 | 第29-30页 |
| (二)教学目标 | 第30页 |
| (三)教学重点、难点 | 第30-31页 |
| (四)课时、课型 | 第31页 |
| (五)教学方法 | 第31-34页 |
| (六)教学过程 | 第34-49页 |
| 结语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