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论文--地热学论文

浅层地温能资源潜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1页
    1.2 浅层地温能的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国内外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工作发展现状第11-14页
        1.2.2 国内外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技术发展状况第14-15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5-17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5页
        1.3.2 技术路线第15-17页
第二章 浅层原始地温场监测与分析第17-28页
    2.1 浅层地温场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第17-19页
        2.1.1 浅层地温场分布特征第17-18页
        2.1.2 浅层地温场影响因素分析第18-19页
    2.2 江苏省浅层地温场监测与分析第19-27页
        2.2.1 苏州市黄桥镇原始地温监测第19-21页
        2.2.2 南京市石门坎原始地温监测第21-23页
        2.2.3 浅层地温场监测数据拟合分析第23-26页
        2.2.4 江苏省各城市地温对比分析第26-27页
    2.3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江苏省浅层地温能适宜性研究第28-62页
    3.1 江苏省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第28-30页
        3.1.1 地形地貌第28页
        3.1.2 气候与水文条件第28-29页
        3.1.3 区域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第29-30页
    3.2 江苏省浅层地温能适宜性分区评价准则第30-36页
        3.2.1 地埋管换热方式适宜性分区评价准则第30-34页
        3.2.2 地下水换热方式适宜性分区评价准则第34-36页
    3.3 江苏省浅层地温能适宜性分区评价第36-47页
        3.3.1 软件介绍第36-37页
        3.3.2 地埋管换热方式适宜区划分第37-42页
        3.3.3 地下水换热方式适宜区划分第42-46页
        3.3.4 江苏省地源热泵系统适宜区综合分布第46-47页
    3.4 江苏省典型区域浅层地温能潜力计算第47-59页
        3.4.1 浅层地温能静态储量与可开采量计算方法第47-49页
        3.4.2 苏州市市辖区浅层地温能潜力计算第49-54页
        3.4.3 淮安市中心城区浅层地温能潜力计算第54-58页
        3.4.4 南京市浅层地温能潜力计算第58-59页
    3.5 江苏省各区域浅层地温能静态储量对比分析第59-60页
    3.6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四章 地埋管换热器传热分析第62-83页
    4.1 影响地埋管换热器换热的关键因素敏感性分析第62-68页
        4.1.1 敏感性分析简介第62-63页
        4.1.2 局部敏感性分析第63-65页
        4.1.3 敏感性分析结果第65-68页
    4.2 地埋管换热器热影响范围模拟与验证第68-78页
        4.2.1 系统间歇运行240h模拟结果第69-72页
        4.2.2 粉质粘土换热模拟与验证第72-75页
        4.2.3 中风化粉砂岩换热模拟与验证第75-78页
    4.3 南京测点地源热泵系统运营中各土层温度变化分析第78-81页
        4.3.1 粉质粘土层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第79-80页
        4.3.2 全风化泥质粉砂岩层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第80-81页
        4.3.3 中风化粉砂岩层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第81页
    4.4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83-85页
    5.1 结论第83页
    5.2 展望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89页
致谢第89-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NLRP3炎性小体在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下一篇:Rac1及IRAK1在肝癌细胞中对细胞凋亡和坏死性凋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