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国内研究背景和现状 | 第10-13页 |
1.2 国外背景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1.4 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二章 长沙窑概述 | 第18-23页 |
2.1 长沙窑历史溯源 | 第18页 |
2.2 唐代长沙窑陶瓷工艺 | 第18-19页 |
2.3 唐代长沙窑陶瓷装饰笔法风格成因 | 第19-23页 |
2.3.1 唐代长沙窑装饰笔法中湘楚文化的影响 | 第20-21页 |
2.3.2 唐代长沙窑装饰笔法中西域文化的影响 | 第21-23页 |
第三章 中国传统绘画对唐代长沙窑装饰笔法的影响 | 第23-45页 |
3.1 中国传统绘画概论 | 第23-25页 |
3.2 笔法 | 第25-26页 |
3.3 十八描 | 第26-31页 |
3.3.1 高古游丝描 | 第27-29页 |
3.3.2 兰叶描 | 第29-30页 |
3.3.3 钉头鼠尾描 | 第30-31页 |
3.4 泼墨 | 第31-32页 |
3.5 唐代长沙窑装饰题材及笔法表现 | 第32-41页 |
3.5.1“柳叶游丝”之花鸟异兽 | 第33-37页 |
3.5.2“吴带当风”之装饰人物 | 第37-38页 |
3.5.3“泼墨大写意”之山水古树 | 第38-39页 |
3.5.4“西域点彩”之异域风情 | 第39-41页 |
3.6 唐代长沙窑装饰笔法与中国传统绘绘画笔法的异同 | 第41-45页 |
第四章 中国传统书法对唐代长沙窑装饰笔法的影响 | 第45-52页 |
4.1 中国传统书法概论 | 第45-46页 |
4.2“行云流水”之狂草 | 第46-48页 |
4.3“刚柔拙巧”之行书 | 第48-49页 |
4.4“藏头护尾”之楷书 | 第49-50页 |
4.5 唐代长沙窑装饰书法笔法与中国传统书法笔法的异同 | 第50-52页 |
第五章 唐代长沙窑在器形和工艺影响下的装饰笔法分析 | 第52-61页 |
5.1 唐代长沙窑陶瓷器形概论 | 第52-56页 |
5.1.1 彩绘类器形 | 第52-54页 |
5.1.2 写意纹类器形 | 第54-55页 |
5.1.3 诗文题记类器形 | 第55-56页 |
5.2 唐代长沙窑陶瓷工艺概论 | 第56-61页 |
5.2.1 釉下彩 | 第56-58页 |
5.2.2 釉中彩 | 第58-59页 |
5.2.3 粉地彩画 | 第59-61页 |
第六章 唐代长沙窑装饰笔法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 第61-64页 |
6.1 唐代长沙窑装饰笔法的宣传应用 | 第61-64页 |
6.1.1 宣传海报 | 第61-62页 |
6.1.2 宣传手册 | 第62页 |
6.1.3 网页和APP | 第62-6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7页 |
7.1 长沙窑的未来与展望 | 第64-65页 |
7.2 结语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