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地方工业经济论文

基于logistic方程的京津冀制造业与物流业共生发展稳定性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引言第12-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15页
        1.2.1 研究目的第13页
        1.2.2 研究意义第13-15页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第15-16页
        1.3.1 研究方法第15页
        1.3.2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 技术路线与创新点第16-19页
        1.4.1 技术路线第16-18页
        1.4.2 论文创新点第18-19页
2 相关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第19-29页
    2.1 京津冀制造业与物流业种群相关概念第19-21页
        2.1.1 京津冀制造业种群第19页
        2.1.2 京津冀物流业种群第19页
        2.1.3 京津冀制造业物流种群第19-21页
        2.1.4 京津冀制造业与物流业种群环境容量第21页
    2.2 基础理论与方法第21-24页
        2.2.1 共生理论第21-23页
        2.2.2 logistic方程第23-24页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4-28页
        2.3.1 共生理论及logistic方程研究现状第24-25页
        2.3.2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关系研究现状第25-26页
        2.3.3 制造业与物流业共生发展研究现状第26-28页
    2.4 小结第28-29页
3 京津冀一体化下制造业与物流业共生发展分析第29-40页
    3.1 共生单元分析第29-30页
    3.2 共生发展现状分析第30-32页
    3.3 共生环境分析第32-34页
        3.3.1 经济环境第33页
        3.3.2 社会环境第33页
        3.3.3 政策环境第33页
        3.3.4 技术环境第33-34页
    3.4 共生发展机制分析第34-37页
        3.4.1 共生发展机制的框架分析第34-35页
        3.4.2 共生发展机制的系统分析第35-37页
    3.5 共生发展影响因素分析第37-38页
        3.5.1 共生作用因素第38页
        3.5.2 环境作用因素第38页
    3.6 小结第38-40页
4 京津冀一体化下制造业与物流业共生发展模型构建第40-51页
    4.1 假设条件第40页
    4.2 初始共生发展模型第40-41页
    4.3 一体化下的改进共生发展模型第41-50页
        4.3.1 京津冀制造业与物流业各年环境容量估计第42-45页
        4.3.2 京津冀制造业与物流业环境容量模型第45-49页
        4.3.3 改进共生发展模型求解第49-50页
    4.4 小结第50-51页
5 京津冀一体化下制造业与物流业共生发展稳定性分析第51-62页
    5.1 共生发展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第51-52页
        5.1.1 共生作用因素第51页
        5.1.2 市场交易成本因素第51-52页
        5.1.3 地区GDP因素第52页
    5.2 共生发展稳定点与影响因素动态关系分析第52-59页
        5.2.1 共生发展稳定点预测第52-54页
        5.2.2 动态影响关系分析第54-58页
        5.2.3 分析结论第58-59页
    5.3 实施建议第59-61页
        5.3.1 前期阶段第59-60页
        5.3.2 中期阶段第60页
        5.3.3 后期阶段第60-61页
    5.4 小结第61-62页
6 结论与展望第62-64页
    6.1 研究成果第62-63页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7-69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视频质量与监测的相关问题研究
下一篇:国际铁路货运代理法律风险防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