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前言 | 第11-24页 |
1.1 海带 | 第11-12页 |
1.1.1 概述 | 第11页 |
1.1.2 海带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 第11-12页 |
1.2 褐藻糖胶的研究进展 | 第12-18页 |
1.2.1. 概述 | 第12-13页 |
1.2.2 褐藻糖胶的提取和纯化方法 | 第13-16页 |
1.2.3 褐藻糖胶的生物学活性 | 第16-18页 |
1.3 海藻酸钠的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1.3.1 概述 | 第18页 |
1.3.2 海藻酸钠的提取 | 第18-20页 |
1.3.3 海藻酸钠的应用 | 第20-21页 |
1.4 立题背景及研究目的意义 | 第21-22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39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2.2 主要试剂 | 第24-25页 |
2.3 主要仪器 | 第25-26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26-39页 |
2.4.1 海带裙边的处理 | 第26页 |
2.4.2 海带裙边成分测定 | 第26-30页 |
2.4.3 酶种类的选择 | 第30-31页 |
2.4.4 复合酶法提取褐藻糖胶的工艺确定 | 第31-33页 |
2.4.5 热水浸提法提取褐藻糖胶的工艺确定 | 第33-34页 |
2.4.6 褐藻糖胶的纯化 | 第34-36页 |
2.4.7 复合酶提取法和热水浸提法的比较 | 第36-37页 |
2.4.8 海藻酸钠的提取工艺的确定 | 第37-38页 |
2.4.9 数据分析 | 第38-3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9-60页 |
3.1 海带裙边成分分析 | 第39页 |
3.2 复合酶法提取褐藻糖胶工艺的确定 | 第39-47页 |
3.2.1 酶种类的确定 | 第39-40页 |
3.2.2 复合酶法提取褐藻糖胶的单因素实验 | 第40-46页 |
3.2.3 复合酶法提取褐藻糖胶的正交试验 | 第46-47页 |
3.3 热水浸提法提取褐藻糖胶工艺的确定 | 第47-50页 |
3.3.1 热水浸提法提取褐藻糖胶单因素实验 | 第47-49页 |
3.3.2 热水浸提法提取褐藻糖胶的正交试验 | 第49-50页 |
3.4 褐藻糖胶的纯化 | 第50-51页 |
3.4.1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50页 |
3.4.2 蛋白质的去除 | 第50-51页 |
3.4.3 小分子的去除 | 第51页 |
3.4.4 褐藻糖胶成分分析 | 第51页 |
3.5 复合酶提取法和热水浸提法的比较 | 第51-56页 |
3.5.1 两种方法处理后海带渣的电镜观察 | 第51-53页 |
3.5.2 褐藻糖胶单糖组分分析 | 第53-56页 |
3.6 海藻酸钠的提取 | 第56-60页 |
3.6.1 海藻酸钠提取工艺的确定 | 第56-57页 |
3.6.2 酶添加量对海藻酸钙得率的影响 | 第57页 |
3.6.3 时间、温度、pH和液固比对海藻酸钙得率的影响 | 第57-58页 |
3.6.4 复合酶提法结合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 第58-59页 |
3.6.5 海藻酸钠的品质分析 | 第59-60页 |
4 讨论 | 第60-63页 |
4.1 原料的处理 | 第60页 |
4.2 酶种类的选择 | 第60页 |
4.3 褐藻糖胶的提取纯化工艺 | 第60-61页 |
4.4 两种提取方法的比较 | 第61页 |
4.5 海藻酸钠的提取工艺 | 第61页 |
4.6 褐藻糖胶和海藻酸钠的综合提取工艺 | 第61-62页 |
4.7 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62-63页 |
5 结论 | 第63-64页 |
6 参考文献 | 第64-71页 |
7 致谢 | 第71-72页 |
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