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软件工程论文

基于多形态时钟输入输出迁移系统的安全软件测试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6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6页
    1.2 安全软件的行为特点第16-19页
    1.3 安全性测试研究现状第19-23页
        1.3.1 安全行为的形式化建模第19-21页
        1.3.2 基于形式化的安全性测试第21-22页
        1.3.3 基于故障的安全性测试第22-23页
    1.4 本文主要工作和贡献第23-24页
    1.5 论文结构第24-25页
    1.6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第26-38页
    2.1 基于标号迁移系统的一致性测试第26-33页
        2.1.1 输入输出标号迁移系统第26-29页
        2.1.2 输入输出一致性关系第29-30页
        2.1.3 测试生成算法第30-33页
    2.2 输入输出符号迁移系统第33-36页
    2.3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三章 基于多形态时钟的安全软件形式化建模第38-52页
    3.1 多形态时钟时间建模第38-42页
        3.1.1 多形态时钟第39-41页
        3.1.2 多形态时钟约束第41-42页
    3.2 多形态时钟输入输出迁移系统第42-44页
    3.3 点火正时提前角第44-47页
        3.3.1 点火控制系统的时间模型第45-46页
        3.3.2 点火控制系统的行为模型第46-47页
    3.4 MCIOSTS的形式化语义第47-50页
    3.5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四章 统一的安全性测试理论第52-62页
    4.1 基本算子第52-53页
    4.2 安全性观察者第53-54页
    4.3 时间受限的输入输出一致性关系第54-56页
    4.4 连接安全性验证和一致性测试第56-57页
    4.5 安全性测试生成第57-59页
    4.6 本章小结第59-62页
第五章 基于MCIOSTS的安全性测试第62-72页
    5.1 符号化MCIOSTS第62-64页
    5.2 多形态时钟一致性关系mcioco第64-66页
    5.3 符号化的统一安全性测试第66-71页
    5.4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六章 基于变异MCIOSTS的安全性测试第72-84页
    6.1 基于变异MCIOSTS的测试框架第72-75页
    6.2 故障模式第75-76页
    6.3 MCIOSTS的变异算子第76页
    6.4 k周期诱导算法第76-83页
        6.4.1 k周期时钟树第79-81页
        6.4.2 诱导规则第81-83页
    6.5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七章 案例研究第84-106页
    7.1 ATP系统结构第84-86页
    7.2 车载ATP软件的通信模式第86-87页
    7.3 车载ATP软件规约说明第87-92页
        7.3.1 计算列车速度第88-90页
        7.3.2 定位列车位置第90页
        7.3.3 监控列车速度第90-91页
        7.3.4 时钟周期控制与同步第91-92页
        7.3.5 冗余信息同步第92页
    7.4 车载ATP软件建模第92-103页
        7.4.1 车载ATP的时间系统第92-94页
        7.4.2 车载ATP行为模型第94-101页
        7.4.3 车载ATP系统的形式化定义第101-103页
    7.5 车载ATP测试进程第103-104页
    7.6 本章小结第104-106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106-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118-120页
致谢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实时系统的可靠性驱动任务调度机制研究
下一篇:支持查询的大规模图数据无损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