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1 全球范围内乡村旅游的发展 | 第10-11页 |
1.1.2 我国美丽乡村的建设 | 第11-12页 |
1.1.3 旅游型村庄的发展模式 | 第12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4 论文框架 | 第16页 |
1.5 小结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研究 | 第18-33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8-20页 |
2.1.1 社区 | 第18-19页 |
2.1.2 社区营造 | 第19页 |
2.1.3 村庄 | 第19页 |
2.1.4 旅游型村庄 | 第19页 |
2.1.5 乡村旅游 | 第19-20页 |
2.2 旅游型村庄规划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 第20-26页 |
2.2.1 相关理论 | 第20-23页 |
2.2.2 国外旅游型村庄规划研究与实践 | 第23-24页 |
2.2.3 国内旅游型村庄规划研究与实践 | 第24-26页 |
2.3 社区营造的相关研究综述 | 第26-32页 |
2.3.1 社区营造的理念 | 第26页 |
2.3.2 社区营造的发展 | 第26-28页 |
2.3.3 社区营造案例分析 | 第28-32页 |
2.4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社区营造理念在我国旅游型村庄规划的应用研究 | 第33-50页 |
3.1 我国旅游型村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 第33-40页 |
3.1.1 我国旅游型村庄的特征 | 第33-36页 |
3.1.2 我国旅游型村庄的类型 | 第36-37页 |
3.1.3 我国旅游型村庄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37-40页 |
3.2 社区营造理念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 第40-49页 |
3.2.1 理论分析 | 第40-44页 |
3.2.2 现实分析 | 第44-49页 |
3.3 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基于社区营造理念的旅游型村庄规划策略 | 第50-65页 |
4.1 村民参与和旅游发展模式 | 第50-52页 |
4.1.1 村民参与 | 第50-51页 |
4.1.2 旅游发展模式 | 第51-52页 |
4.2 规划原则 | 第52-53页 |
4.2.1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52页 |
4.2.2 保护和发展乡土文化原则 | 第52-53页 |
4.2.3 村民参与原则 | 第53页 |
4.2.4 因地制宜原则 | 第53页 |
4.3 规划策略 | 第53-62页 |
4.3.1 空间规划策略 | 第53-55页 |
4.3.2 文化建设策略 | 第55-57页 |
4.3.3 产业发展规划策略 | 第57-60页 |
4.3.4 绿地景观规划策略 | 第60-62页 |
4.4 反馈机制 | 第62-63页 |
4.5 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河北省迁西县太阳峪村村庄规划 | 第65-79页 |
5.1 村庄概况 | 第65-70页 |
5.1.1 区域位置 | 第65页 |
5.1.2 基地条件 | 第65-68页 |
5.1.3 问题分析 | 第68-69页 |
5.1.4 旅游资源分析 | 第69-70页 |
5.2 基于社区营造理念的村庄规划 | 第70-77页 |
5.2.1 空间规划 | 第70-75页 |
5.2.2 文化建设 | 第75页 |
5.2.3 产业发展规划 | 第75-76页 |
5.2.4 绿地景观规划 | 第76-77页 |
5.3 规划实施对策 | 第77-78页 |
5.3.1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机制 | 第77页 |
5.3.2 加强规划宣传,强化公众参与 | 第77页 |
5.3.3 严格实施规划,制定管理办法 | 第77页 |
5.3.4 把握政策标准,保障农民利益 | 第77-78页 |
5.4 小结 | 第78-79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79-81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79页 |
6.2 研究不足和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