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采暖论文

太阳能跨季节蓄能供热系统在中原地区的模拟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6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9页
    1.2 太阳能跨季节蓄能研究现状第9-14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4页
    1.4 本章小结第14-16页
2. 太阳能和土壤特性第16-27页
    2.1 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分析第16-20页
        2.1.1 全球太阳能资源应用第16页
        2.1.2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析第16-20页
    2.2 太阳辐射及热储存第20-24页
        2.2.1 太阳能角度定义第20-21页
        2.2.2 太阳角度的计算公式第21-22页
        2.2.3 太阳辐射第22-23页
        2.2.4 倾斜面上的太阳辐照量第23-24页
    2.3 土壤的热物性第24-25页
        2.3.1 土壤的导热系数第24-25页
        2.3.2 土壤的比热容第25页
        2.3.3 土壤的导温系数第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7页
3. 跨季节太阳能蓄能系统设计第27-38页
    3.1 太阳能跨季节蓄能供热系统原理介绍第27-31页
        3.1.1 太阳能蓄热技术概述第27-30页
        3.1.2 太阳能跨季节蓄能供热系统原理第30-31页
    3.2 建筑物概况第31-33页
    3.3 建筑供暖负荷计算第33-35页
        3.3.1 建筑全年能耗模拟第34页
        3.3.2 模拟结果分析第34-35页
    3.4 太阳能集热器面积计算第35-36页
    3.5 蓄热系统设计第36页
    3.6 本章小结第36-38页
4. 太阳能跨季节蓄能供热系统仿真模型第38-49页
    4.1 TRNSYS软件介绍第38-39页
    4.2 系统应用的模块简介第39页
    4.3 设备模块的数学模型第39-45页
    4.4 太阳能跨季节蓄能供热系统仿真模型建立第45-48页
        4.4.1 模型验证第46-47页
        4.4.2 模型验证结果分析第47-48页
    4.5 本章小结第48-49页
5. 太阳能跨季节蓄能供热系统性能分析第49-59页
    5.1 太阳能跨季节蓄能供热系统影响因素分析第49页
    5.2 太阳能跨季节蓄能供热系统模型建立及分析第49-56页
        5.2.1 水池高径比对蓄热量的影响第50-53页
        5.2.2 系统太阳能保证率第53-54页
        5.2.3 地下水池全年水温变化第54-55页
        5.2.4 经济性分析第55-56页
    5.3 太阳能跨季节蓄能系统在国内其他地区的适用性分析第56-58页
    5.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6. 结论与展望第59-61页
    6.1 结论第59页
    6.2 创新点第59页
    6.3 展望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附录:硕士在研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项目第65-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空气横掠折线形肋柱数值模拟与场协同分析
下一篇:基于反应溶液资源化利用的麦秆水热碳化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