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热力工程理论论文--传热学论文

空气横掠折线形肋柱数值模拟与场协同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8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2 换热器的概述第11-12页
    1.3 强化传热技术第12-15页
        1.3.1 强化传热技术概述第12页
        1.3.2 强化传热技术原理第12-13页
        1.3.3 强化传热技术进展第13页
        1.3.4 强化传热技术分类第13-15页
    1.4 强化传热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1.5 本文研究内容第16-18页
2. 场协同理论和强化换热评价标准第18-24页
    2.1 场协同理论的发展第18-19页
    2.2 场协同理论第19-21页
    2.3 强化传热评价方法第21-23页
    2.4 本章小结第23-24页
3. 空气横掠肋柱群流动与传热特性数值模拟第24-38页
    3.1 数值传热学的兴起与发展第24-25页
        3.1.1 数值模拟方法的优点第24-25页
        3.1.2 数值模拟方法分类第25页
    3.2 CFD技术第25-28页
        3.2.1 CFD技术概述第25页
        3.2.3 CFD软件构成和应用工具第25-26页
        3.2.4 CFD计算格式第26-27页
        3.2.5 数值模拟计算程序第27-28页
    3.3 几何模型第28-30页
        3.3.1 圆形肋柱横截面的形状与尺寸第29页
        3.3.2 六边形肋柱横截面图形与尺寸第29页
        3.3.3 菱形肋柱横截面图形与尺寸第29-30页
    3.4 网格划分第30-32页
        3.4.1 网格结构优化第30-31页
        3.4.2 网格验证第31-32页
    3.5 物性参数及边界条件的确定第32-33页
        3.5.1 材料物性参数设置第32页
        3.5.2 边界条件第32-33页
        3.5.3 松弛因子和残差第33页
    3.6 数学模型第33-36页
        3.6.1 计算区域第33-34页
        3.6.2 湍流模型第34-35页
        3.6.3 控制方程第35-36页
        3.6.4 模拟模型验证第36页
    3.7 本章小结第36-38页
4. 空气横掠肋柱群流动与传热特性分析第38-51页
    4.1 空气横掠肋柱群流动与传热特性的计算公式第38-39页
    4.2 空气横掠肋柱群流动云图对比分析第39-44页
        4.2.1 压力云图对比分析第39-40页
        4.2.2 温度云图对比分析第40-42页
        4.2.3 速度云图对比分析第42-44页
    4.3 肋型优选场协同分析第44-45页
    4.4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与讨论第45-49页
        4.4.1 换热量的对比分析第45-46页
        4.4.2 压降的对比分析第46-47页
        4.4.3 换热特性的对比分析第47-48页
        4.4.4 摩擦系数的对比分析第48-49页
        4.4.5 综合分析对比第49页
    4.5 本章小结第49-51页
5. 空气横掠菱形肋柱换热关联式的建立和验证第51-55页
    5.1 菱形肋柱的流动换热准则关联式第51-53页
        5.1.1 准则关联式的影响因子第51页
        5.1.2 菱形肋柱的流动换热准则关联式第51-53页
    5.2 菱形肋柱的流动换热准则关联式的验证与误差分析第53-54页
    5.3 本章小结第54-55页
6. 结论与展望第55-57页
    6.1 结论第55-56页
    6.2 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1-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郑州市低星级绿色住宅建筑技术策略优化研究
下一篇:太阳能跨季节蓄能供热系统在中原地区的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