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软件工程论文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服务平台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1 绪论第12-2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3 研究现状总结第17页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7-22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3.2 技术路线第18-22页
2 电动汽车充电服务平台分析与设计第22-40页
    2.1 相关概念与技术第22-30页
        2.1.1 分布式第22-24页
        2.1.2 负载均衡第24-27页
        2.1.3 CDN第27-28页
        2.1.4 消息队列第28-30页
    2.2 总体功能与结构分析第30-32页
    2.3 总体设计第32-39页
        2.3.1 业务架构总体设计第32-33页
        2.3.2 物理架构总体设计第33-38页
        2.3.3 车位锁硬件设计第38-39页
    2.4 小结第39-40页
3 电动汽车充电服务平台子系统设计与实现第40-90页
    3.1 充电站查询系统第40-47页
        3.1.1 功能结构与总体数据流程设计第40-41页
        3.1.2 系统子功能设计与实现第41-45页
        3.1.3 数据表设计第45-47页
    3.2 充电预约系统第47-56页
        3.2.1 功能结构与总体数据流程设计第47-49页
        3.2.2 系统子功能设计与实现第49-56页
        3.2.3 数据表设计第56页
    3.3 充电桩分享系统第56-62页
        3.3.1 功能结构与总体数据流程设计第56-58页
        3.3.2 系统子功能设计与实现第58-60页
        3.3.3 数据表设计第60-62页
    3.4 充电用户管理系统第62-70页
        3.4.1 功能结构与总体数据流程设计第62-63页
        3.4.2 系统子功能设计与实现第63-69页
        3.4.3 数据表设计第69-70页
    3.5 平台数据接入系统第70-78页
        3.5.1 功能结构与总体数据流程设计第70-71页
        3.5.2 系统子功能设计与实现第71-74页
        3.5.3 接口协议第74-78页
    3.6 车位锁监控系统第78-84页
        3.6.1 功能结构与总体数据流程设计第78-80页
        3.6.2 数据通讯机制第80-81页
        3.6.3 系统子功能设计与实现第81-83页
        3.6.4 接口协议第83-84页
    3.7 智能允电调度系统第84-88页
        3.7.1 功能结构与总体数据流程设计第84-86页
        3.7.2 系统子功能设计与实现第86-87页
        3.7.3 接口协议第87-88页
    3.8 小结第88-90页
4 可达充电站快速搜索方法第90-100页
    4.1 问题描述第90页
    4.2 相关概念及技术第90-91页
    4.3 基于多级网格索引的可达充电站搜索算法第91-98页
        4.3.1 多级网格索引方法第91-96页
        4.3.2 算法设计第96-98页
        4.3.3 算法性能分析第98页
    4.4 实例分析第98-99页
    4.5 小结第99-100页
5 智能充电路径规划方法第100-118页
    5.1 问题描述第100-101页
    5.2 路径搜索算法第101-107页
        5.2.1 路网模型建立第101-103页
        5.2.2 A~*算法第103-104页
        5.2.3 Dijkstra算法第104-105页
        5.2.4 A~*与Dijkstra对比第105-107页
    5.3 基于时间最短的充电路径规划算法第107-116页
        5.3.1 基本思想第107页
        5.3.2 参数定义第107-110页
        5.3.3 算法描述第110-114页
        5.3.4 实例分析第114-116页
    5.4 小结第116-118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18-120页
    6.1 主要工作和研究结论第118页
    6.2 论文创新点第118-119页
    6.3 研究展望第119-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24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24-128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平衡等离子体激励甲烷离解和氧化的动力学特性研究
下一篇:寒区高铁路基粗颗粒填料静动力性能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