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2-15页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1.3.1 春节习俗 | 第15页 |
1.3.2 文化丛 | 第15-16页 |
1.3.3 文化冲突 | 第16页 |
1.4 研究思路与不足 | 第16-18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4.2 本文不足 | 第17-18页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第18-26页 |
2.1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8-25页 |
2.1.1 群体行为理论 | 第18-20页 |
2.1.2 文化变迁理论 | 第20-23页 |
2.1.3 民俗文化圈理论 | 第23-25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3 民国以来东北农村春节习俗的历史变迁 | 第26-41页 |
3.1 春节的起源 | 第26-30页 |
3.1.1 春节的历史神话故事 | 第27-29页 |
3.1.2 春节的核心习俗 | 第29-30页 |
3.2 东北农村春节习俗的历史变迁 | 第30-34页 |
3.2.1 民国时期的东北农村春节习俗 | 第30-31页 |
3.2.2 1949-1956年的东北农村春节习俗 | 第31-32页 |
3.2.3 1957-1965年的东北农村春节习俗 | 第32-33页 |
3.2.4 1965-现在的东北农村春节习俗 | 第33-34页 |
3.3 东北农村春节习俗现代发展的特征 | 第34-41页 |
3.3.1 传统习俗的简易化 | 第34-36页 |
3.3.2 传统仪式的现代化 | 第36-37页 |
3.3.3 春节形式环保化 | 第37-38页 |
3.3.4 东北农村春节习俗特点综述 | 第38-41页 |
4 影响东北农村春节习俗变迁的因素分析 | 第41-48页 |
4.1 宏观因素 | 第41-44页 |
4.1.1 农村春节习俗的社会文化基础瓦解 | 第41-42页 |
4.1.2 农村春节中集体仪式的空间变化 | 第42-43页 |
4.1.3 西方节日对传统春节的冲击 | 第43-44页 |
4.2 中观因素 | 第44-45页 |
4.2.1 社会变迁下网络的盛行 | 第44-45页 |
4.2.2 旅游发展对农村春节习俗变迁的影响 | 第45页 |
4.3 微观因素 | 第45-48页 |
4.3.1 时代发展过程中农民思想观念的变化 | 第45-46页 |
4.3.2 以家庭为主要的初级群体之间联系纽带的弱化 | 第46-48页 |
5 东北农村春节习俗变迁研究的思考 | 第48-51页 |
5.1 重建东北农村春节习俗的传统体系 | 第48-49页 |
5.1.1 重建东北农村春节习俗的社会文化 | 第48页 |
5.1.2 加强社会集体仪式感 | 第48-49页 |
5.1.3 利用媒介手段提升春节魅力 | 第49页 |
5.2 挖掘东北农村春节习俗的宝贵价值,重建其"传统性" | 第49-50页 |
5.2.1 合理利用互联网推行春节习俗 | 第49页 |
5.2.2 合理利用经济投入对春节习俗的保护 | 第49-50页 |
5.3 唤醒农民意识加强对东北农村春节习俗的传承与保护 | 第50-51页 |
5.3.1 加强农民对春节的文化自觉 | 第50页 |
5.3.2 加强初级群体的联络 | 第50-51页 |
结束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后记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