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

我国区域生态承载力及其驱动因素的动态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5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0-12页
        一、研究背景第10-11页
        二、研究意义第11-12页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2-22页
        一、承载力的发展第12-15页
        二、区域生态承载力内涵第15-17页
        三、区域生态承载力测算方法第17-20页
        四、区域生态承载力驱动因素第20-22页
        五、文献评述第22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框架第22-25页
        一、研究思路第22-24页
        二、研究框架第24页
        三、创新点第24-25页
第二章 区域生态承载力基本理论第25-32页
    第一节 区域生态承载力的定义和内涵第25-27页
        一、区域生态承载力定义第25页
        二、区域生态承载力内涵第25-27页
    第二节 区域生态承载力测算方法的选择第27-28页
        一、五大类测算方法的选择第27页
        二、四类生态足迹模型的选择第27-28页
    第三节 能值法生态足迹模型及其改进第28-32页
        一、传统能值法生态足迹模型第28-30页
        二、本文的改进第30-32页
第三章 我国区域生态承载力测算及统计分析第32-50页
    第一节 我国区域生态承载力测算第32-37页
        一、数据收集与整理第32-34页
        二、各省份生态承载力测算第34-37页
    第二节 我国区域生态承载力描述性分析第37-45页
        一、空间格局分析第37-42页
        二、时间趋势分析第42-45页
    第三节 我国区域生态承载力空间相关性分析第45-50页
        一、全局空间相关性分析第45-47页
        二、局部空间相关性分析第47-50页
第四章 我国区域生态承载力驱动因素实证分析第50-64页
    第一节 驱动因素选择与数据说明第50-52页
        一、驱动因素的选择第50-52页
        二、数据说明第52页
    第二节 面板回归模型第52-58页
        一、模型设定和检验第52-54页
        二、全国面板回归第54-56页
        三、分地区面板回归第56-58页
    第三节 空间面板回归模型第58-63页
        一、空间相关性检验与模型选择第58-60页
        二、全国空间面板回归第60-61页
        三、分地区空间面板回归第61-63页
    第四节 普通和空间面板回归模型对比第63-64页
        一、全国范围对比第63页
        二、分地区对比第63-64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4-67页
    第一节 总结与启示第64-66页
        一、总结第64-65页
        二、政策启示第65-66页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2页
致谢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2B情境下供应链定价及产能协调策略研究
下一篇:中国城市化影响碳排放的理论机制及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