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6-17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7-19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2章 制造企业服务化影响因素与演化过程 | 第19-29页 |
2.1 制造企业服务化内涵分析 | 第19页 |
2.2 制造企业服务化影响因素 | 第19-25页 |
2.2.1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2.2.2 研究数据分析 | 第20-23页 |
2.2.3 制造企业服务化核心影响因素结构模型 | 第23-25页 |
2.3 制造企业服务化演化过程及特征 | 第25-28页 |
2.3.1 服务为辅助收入阶段 | 第25-26页 |
2.3.2 服务发展阶段 | 第26-27页 |
2.3.3 服务主导生产的阶段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制造企业服务化实现路径设计 | 第29-48页 |
3.1 制造企业服务化实现路径设计原则 | 第29-30页 |
3.2 基于钻石模型的制造企业服务化实现路径设计总体模型 | 第30-31页 |
3.3 制造企业产品服务功能拓展实现路径 | 第31-37页 |
3.3.1 产品附带服务的挖掘与增值 | 第31-32页 |
3.3.2 跨部门人员服务化合作 | 第32-33页 |
3.3.3 服务化知识搜集与利用 | 第33-34页 |
3.3.4 线上业务与服务拓展 | 第34-35页 |
3.3.5 提升企业制造服务综合保障能力 | 第35页 |
3.3.6 制造企业产品服务功能拓展实现路径作用模型 | 第35-37页 |
3.4 制造企业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实现路径 | 第37-42页 |
3.4.1 优势服务业务特色化与绑定价值获取 | 第37-38页 |
3.4.2 专业化服务团队的培养 | 第38页 |
3.4.3 服务化知识整合与输出 | 第38-39页 |
3.4.4 网络服务功能与服务模块化设计 | 第39-40页 |
3.4.5 提升企业制造柔性与反应处理能力 | 第40-41页 |
3.4.6 制造企业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实现路径作用模型 | 第41-42页 |
3.5 制造企业服务能力集成与创新实现路径 | 第42-47页 |
3.5.1 多方服务与系统方案 | 第42-43页 |
3.5.2 成员关系管理团队与大数据分析团队建设 | 第43-44页 |
3.5.3 服务化知识集成及创新利用 | 第44页 |
3.5.4 基于云技术的外部信息资源利用 | 第44-45页 |
3.5.5 提升制造企业集成控制与管理能力 | 第45-46页 |
3.5.6 制造企业服务能力集成与创新实现路径作用模型 | 第46-4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制造企业服务化实现路径选择 | 第48-60页 |
4.1 指标设计原则 | 第48页 |
4.2 制造企业服务化实现路径指标体系构建 | 第48-53页 |
4.2.1 制造企业服务化实现发展战略指标 | 第48-49页 |
4.2.2 制造企业服务化实现发展资源指标 | 第49-53页 |
4.3 制造企业服务化实现路径选择方法 | 第53-54页 |
4.3.1 多属性专家群决策方法 | 第53页 |
4.3.2 企业问题描述 | 第53-54页 |
4.4 专家意见差异下权重设计 | 第54-59页 |
4.4.1 相似度计算 | 第54-55页 |
4.4.2 三角模糊数去模糊化处理 | 第55页 |
4.4.3 专家个体权重和指标个体权重计算 | 第55-57页 |
4.4.4 专家个体综合权重 | 第57-58页 |
4.4.5 评价指标综合权重确定 | 第58页 |
4.4.6 综合权重计算 | 第58-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实证研究与路径实现策略 | 第60-69页 |
5.1 CL企业情况简介 | 第60页 |
5.2 CL企业服务化实现路径的选择 | 第60-64页 |
5.2.1 专家权重的确定 | 第60-63页 |
5.2.2 专家群体综合评价矩阵 | 第63页 |
5.2.3 计算评价指标权重 | 第63-64页 |
5.2.4 各方案的综合权重 | 第64页 |
5.3 CL企业服务化能力持续提升实现路径设计 | 第64-67页 |
5.3.1 明确服务优势领域 | 第64页 |
5.3.2 IT专业化服务团队培养 | 第64-65页 |
5.3.3 IT服务化知识整合与输出 | 第65页 |
5.3.4 信息网络服务功能优化 | 第65-66页 |
5.3.5 提升企业制造柔性与反应处理能力 | 第66页 |
5.3.6 CL企业服务化能力持续提升实现路径作用模型 | 第66-67页 |
5.4 制造企业服务化实现路径激励和保障策略 | 第67-68页 |
5.4.1 制造企业服务化实现路径激励策略 | 第67页 |
5.4.2 制造企业服务化实现路径保障策略 | 第67-6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