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33页 |
1 概述 | 第15页 |
2 低温冷害研究进展 | 第15-21页 |
2.1 低温胁迫的生态生理特性 | 第16-18页 |
2.2 低温胁迫的分子机理 | 第18-20页 |
2.3 低温调控机制 | 第20-21页 |
2.4 低温胁迫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 第21页 |
3 籼粳杂交稻特性 | 第21-22页 |
3.1 生长量大 | 第21页 |
3.2 穗型大 | 第21-22页 |
3.3 生育期超亲晚熟 | 第22页 |
3.4 籼粳成分不一 | 第22页 |
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5 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33页 |
第二章 籼粳杂交稻品种低温耐性鉴定与评价 | 第33-45页 |
1 前言 | 第3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3-36页 |
2.1 供试品种与种植方法 | 第33-34页 |
2.2 试验设计 | 第34-35页 |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35-36页 |
2.4 数据处理 | 第3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6-39页 |
3.1 供试水稻品种籼粳成分 | 第36页 |
3.2 低温对供试水稻品种结实特性的影响 | 第36-39页 |
4 讨论 | 第39-42页 |
4.1 籼粳杂交稻甬优系列品种耐冷性的差异 | 第39-40页 |
4.2 籼粳成分与水稻低温不育的关系 | 第40页 |
4.3 甬优系列品种低温耐性的评价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第三章 籼粳杂交稻花期耐低温结实机理 | 第45-63页 |
1. 前言 | 第45-4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6-48页 |
2.1 供试品种与种植方法 | 第46页 |
2.2 试验设计 | 第46页 |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46-47页 |
2.4 数据处理 | 第47-4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8-55页 |
3.1 稻穗抽出特性 | 第48页 |
3.2 花药开裂特性 | 第48-49页 |
3.3 柱头花粉粒与颖花受精 | 第49-52页 |
3.4 开花习性 | 第52页 |
3.5 叶片光合特性 | 第52-55页 |
3.6 相关性分析 | 第55页 |
4. 讨论 | 第55-58页 |
4.1 花期低温对籼粳杂交稻穗抽出的影响 | 第55-56页 |
4.2 花期低温对籼粳杂交稻花药开裂和花粉萌发的影响 | 第56页 |
4.3 花期低温对籼粳杂交稻颖花育性和开花习性的影响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第四章 灌浆结实期低温对籼粳杂交稻籽粒发育的影响 | 第63-89页 |
1 引言 | 第63-6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64-66页 |
2.1 供试品种与种植方法 | 第64页 |
2.2 试验设计 | 第64页 |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64-66页 |
2.4 数据处理 | 第6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66-82页 |
3.1 籽粒结实特性 | 第66-68页 |
3.2 籽粒灌浆特性 | 第68-74页 |
3.3 籽粒灌浆碳水化合物积累 | 第74-78页 |
3.4 籽粒灌浆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 第78-80页 |
3.5 叶片荧光特性 | 第80-82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82-85页 |
4.1 不同低温耐性籼粳杂交稻籽粒灌浆结实差异 | 第82-83页 |
4.2 不同低温耐性籼粳杂交稻籽粒物质代谢差异及其生理基础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第五章 灌浆结实期低温对籼粳杂交稻籽粒形态与品质的影响 | 第89-103页 |
1 引言 | 第89-9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90-91页 |
2.1 供试材料与种植方法 | 第90页 |
2.2 试验设计 | 第90页 |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90-91页 |
2.4 数据处理 | 第9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91-99页 |
3.1 籽粒粒形分析 | 第91-95页 |
3.2 籽粒品质分析 | 第95-97页 |
3.3 籽粒淀粉粘滞特性 | 第97-99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99-101页 |
4.1 不同低温耐性籼粳杂交稻籽粒结实的形态学差异 | 第99页 |
4.2 不同低温耐性籼粳杂交稻籽粒结实的稻米品质特性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3页 |
第六章 籼粳杂交稻低温结实障碍的蛋白表达分析 | 第103-123页 |
1 引言 | 第103-10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04-107页 |
2.1 试验设计 | 第104-105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105-10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07-116页 |
3.1 籽粒蛋白含量和蛋白SDS-PAGE图谱分析 | 第107-108页 |
3.2 籽粒2-DE总蛋白点表达量的差异分析 | 第108-111页 |
3.3 差异表达蛋白点质谱鉴定和功能分类 | 第111-116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116-119页 |
4.1 籼粳杂交稻低温灌浆结实障碍蛋白含量的差异 | 第116页 |
4.2 籼粳杂交稻低温灌浆结实障碍蛋白质表达的差异性 | 第116-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3页 |
第七章 籼粳杂交稻籽粒结实的播期效应及调控措施 | 第123-143页 |
1 引言 | 第123-12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24-126页 |
2.1 试验设计 | 第124-125页 |
2.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125-126页 |
2.3 数据处理 | 第1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26-137页 |
3.1 生育期差异 | 第126-128页 |
3.2 产量及产量构成特性 | 第128-131页 |
3.3 颖花分化与退化 | 第131-132页 |
3.4 籽粒形态 | 第132-133页 |
3.5 籽粒品质 | 第133-134页 |
3.6 MDA含量和SOD活性 | 第134-135页 |
3.7 幼苗表型特性 | 第135-136页 |
3.8 叶片叶绿素含量 | 第136页 |
3.9 籽粒重量 | 第136-137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137-140页 |
4.1 播期对籼粳杂交稻籽粒结实特性及产量形成规律的影响 | 第137-138页 |
4.2 播期对籼粳杂交稻籽粒形态与品质的影响 | 第138页 |
4.3 播期与人工控温下籼粳杂交稻籽粒灌浆结实的特性 | 第138-139页 |
4.4 外源亚精胺对籼粳杂交稻低温冷害的缓解效应 | 第139-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43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3-147页 |
1 主要结论 | 第143-144页 |
1.1 籼粳杂交稻甬优品种低温耐性差异 | 第143页 |
1.2 籼粳杂交稻花期耐低温结实特性的差异 | 第143页 |
1.3 籼粳杂交稻籽粒灌浆结实响应低温的特性 | 第143-144页 |
1.4 籼粳杂交稻低温结实障碍的蛋白质表达差异 | 第144页 |
2 本研究创新点 | 第144页 |
3 展望 | 第144-14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第147-149页 |
致谢 | 第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