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轼之文人画思想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6 研究价值 | 第14-15页 |
第二章 苏轼与文人画之渊源 | 第15-23页 |
2.1 苏轼与时代 | 第15-17页 |
2.2 文人画的历史渊源 | 第17-23页 |
2.2.1 文人画——“士人画”的提出 | 第17-20页 |
2.2.2 文人画的发展 | 第20-23页 |
第三章 苏轼的文人画观 | 第23-41页 |
3.1 诗画一律 | 第23-29页 |
3.1.1 “诗画一律”的产生 | 第23-25页 |
3.1.2 “天工与清新” | 第25-27页 |
3.1.3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第27-28页 |
3.1.4 “美在咸酸之外”与“疏淡含精匀” | 第28-29页 |
3.2 为物传神 | 第29-36页 |
3.2.1 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 | 第29-32页 |
3.2.2 形理两全,然后可以言晓画 | 第32-34页 |
3.2.3 随物赋形,尽水之变 | 第34-36页 |
3.3 聊寓其心,画以适意 | 第36-41页 |
3.3.1 画以适意 | 第36-38页 |
3.3.2 技道两进 | 第38-41页 |
第四章 苏轼的文人画观产生的深远影响 | 第41-44页 |
4.1 文人画的发展现状及影响 | 第41-43页 |
4.2 研究文人画思想的当代意义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