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意义及目的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6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7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分析 | 第19-29页 |
2.1 企业文化的内涵界定 | 第19-22页 |
2.1.1 企业文化的含义 | 第19-20页 |
2.1.2 企业文化的特征 | 第20页 |
2.1.3 企业文化的功能 | 第20-22页 |
2.2 企业文化的层次与类型 | 第22-25页 |
2.2.1 企业文化的主要层次 | 第22-23页 |
2.2.2 企业文化的基本类型 | 第23-25页 |
2.3 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 | 第25-29页 |
2.3.1 古典企业理论 | 第26页 |
2.3.2 人际关系学派理论 | 第26-27页 |
2.3.3 现代结构企业理论 | 第27-28页 |
2.3.4 权力与政治企业理论 | 第28-29页 |
第3章 农业信息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29-33页 |
3.1 农业信息企业文化建设的背景 | 第29页 |
3.2 农业信息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 第29-30页 |
3.2.1 培育了富有生命力和时代感的企业道德文化 | 第29-30页 |
3.2.2 形成了广泛认同的我国农业信息企业形象文化 | 第30页 |
3.2.3 构建了现代化的农业信息企业文化精神 | 第30页 |
3.3 农业信息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0-33页 |
3.3.1 文化建设理念不科学,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塑造 | 第30-31页 |
3.3.2 企业文化口号化,缺乏对制度性文化的系统性建设 | 第31页 |
3.3.3 文化视觉识别系统构建不合理,缺乏可视化的文化传播 | 第31-33页 |
第4章 农业信息企业文化建设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 第33-51页 |
4.1 问题的提出 | 第33页 |
4.2 概念模型与假设提出 | 第33-38页 |
4.2.1 概念模型 | 第33页 |
4.2.2 研究假设 | 第33-38页 |
4.3 变量的操作性定义与测量 | 第38-40页 |
4.3.1 企业文化影响因素 | 第38-39页 |
4.3.2 企业文化类型 | 第39-40页 |
4.3.3 组织绩效 | 第40页 |
4.4 研究工具与方法 | 第40-41页 |
4.4.1 量表设计 | 第40-41页 |
4.4.2 抽样方法 | 第41页 |
4.5 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1-51页 |
4.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1-43页 |
4.5.2 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43-45页 |
4.5.3 相关性分析 | 第45-46页 |
4.5.4 回归分析 | 第46-50页 |
4.5.5 实证结果讨论 | 第50-51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1-55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1-52页 |
5.1.1 我国农业信息企业文化取得了积极成效 | 第51页 |
5.1.2 农业信息企业文化影响因素对文化类型具有显著的影响机制 | 第51-52页 |
5.1.3 农业信息企业文化类型对组织绩效具有显著的影响机制 | 第52页 |
5.1.4 文化类型对企业文化影响因素与组织绩效具有中介效果 | 第52页 |
5.2 提升农业信息企业文化建设效果的对策建议 | 第52-54页 |
5.2.1 基于文化影响因素来构建农业信息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 | 第52-53页 |
5.2.2 合理选择农业信息企业文化建设的类型 | 第53页 |
5.2.3 塑造基于知识分享的学习型组织文化氛围 | 第53-54页 |
5.2.4 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打造新型的农业信息企业文化 | 第54页 |
5.3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