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合金学与各种性质合金论文--其他特种性质合金论文

2LiBH4-MgH2体系储氢性能的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18页
   ·氢能及其应用第14页
   ·储氢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4-18页
     ·物理储氢方式第15-16页
     ·化学储氢方式第16-18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LiBH_4配位氢化物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8-32页
   ·LiBH_4的物理性质及空间结构第18-19页
   ·LiBH_4的储氢性能第19-22页
     ·LiBH_4的放氢性能第19-21页
     ·LiBH4_的放氢后的吸氢性能第21-22页
   ·LiBH_4储氢性能的改善途径第22-28页
     ·反应物失稳法第22-24页
     ·催化剂改性第24-25页
     ·纳米约束法第25-26页
     ·离子替换法第26-28页
   ·2LiBH_4-MgH_2体系研究进展第28-30页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第30-32页
第三章 实验方法第32-36页
   ·样品制备第32页
     ·实验原料第32页
     ·样品制备第32页
   ·储氢性能测试第32-34页
     ·储氢性能测试系统及空容标定第32-34页
     ·储氢性能测试第34页
   ·材料的组织与微观结构分析第34-35页
     ·X射线衍射(XRD)分析第34-35页
     ·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第35页
     ·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分析第35页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第35页
   ·差式扫描热量计(DSC)和质谱(MS)分析第35-36页
第四章 2LiBH_4-MgH_2体系的放氢路径与MgB_2的形成机理第36-50页
   ·2LiBH_4-MgH_2体系的放氢路径与MgB_2的形成过程第36-40页
     ·2LiBH_4-MgH_2体系的放氢路径第36-38页
     ·MgB_2在2LiBH_4-MgH_2放氢时的形成过程第38-40页
   ·2LiBH_4-MgH_2体系的放氢条件对MgB_2形成的影响第40-48页
     ·放氢初始氢背压对MgB_2形成的影响第40-42页
     ·反应温度对MgB_2形成的影响第42-45页
     ·反应容积对生成MgB_2的影响第45-48页
   ·MgB_2形成机理的探索第48-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五章 氟化物添加剂对2LiBH_4-MgH_2体系吸放氢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第50-71页
   ·氟化物添加剂对2LiBH_4-MgH_2放氢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第50-57页
     ·掺加不同氟化物的2LiBH_4-MgH_2体系的DSC和MS分析第50-52页
     ·不同氟化物添加剂对2LiBH_4-MgH_2体系放氢性能的影响第52-55页
     ·不同氟化物添加剂对2LiBH_4-MgH_2体系放氢产物微观结构的影响第55-57页
   ·NbF_5掺加量对2LiBH_4-MgH_2体系吸放氢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第57-66页
     ·掺加不同量NbF_5的2LiBH_4-MgH_2体系的DSC/MS分析第57-59页
     ·NbF_5掺加量对2LiBH_4-MgH_2体系吸放氢性能的影响第59-62页
     ·NbF_5掺加量对2LiBH_4-MgH_2体系微观结构的影响第62-66页
   ·2LiBH_4-MgH_2+5 mol% NbF_5体系放氢反应活化能的计算第66-69页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六章 2LiBH_4-MgH_2+5 mol% NbF_5体系的吸放氢循环性能及其催化储氢机理研究第71-84页
   ·2LiBH_4-MgH_2+5mol% NbF_5体系的循环吸放氢性能及微观结构第71-75页
     ·2LiBH_4-MgH_2+5 mol% NbF_5的循环吸放氢性能第71-73页
     ·2LiBH_4-MgH_2+5 mol% NbF_5体系的微观结构第73-75页
   ·2LiBH_4-MgH_2+5 mol% NbF_5体系的催化储氢机理第75-82页
     ·2LiBH_4-MgH_2体系中NbF_5与LiBH_4的反应第75-81页
     ·NbF_5对2LiBH_4-MgH_2体系的催化储氢机理探索第81-82页
   ·本章小结第82-84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84-88页
   ·2LiBH_4-MgH_2体系的放氢路径与MgB_2的形成机理第84页
   ·氟化物添加剂对2LiBH_4-MgH_2体系吸放氢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第84-86页
   ·2LiBH_4-MgH_2+5 mol% NbF_5体系的吸放氢循环性能及其催化储氢机理研究第86页
   ·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建议和展望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4页
致谢第94-95页
个人简历第95-9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它研究成果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Li-Mg-Al-H配位氢化物的合成及其储氢性能
下一篇:锌离子掺杂及电解液浓度变化对电化学沉积钙磷盐涂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