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31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问题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问题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1.3.1 城市社区治理与居民自治的发展历程 | 第13-18页 |
1.3.2 关于项目制的研究 | 第18-21页 |
1.3.3 从规则治理到治理机制创新 | 第21-23页 |
1.3.4 研究述评 | 第23-24页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4-26页 |
1.4.1 居民自治 | 第24-25页 |
1.4.2 社区治理和社区自治 | 第25页 |
1.4.3 项目、项目制与“自治金”项目 | 第25-26页 |
1.5 理论视角与研究框架 | 第26-31页 |
1.5.1 理论视角 | 第26-27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27-28页 |
1.5.3 研究方法 | 第28-31页 |
第2章 自治困境与居民“自治金”项目的形成 | 第31-38页 |
2.1 浦东新区T镇L社区——个案简介 | 第31-32页 |
2.1.1 浦东新区T镇L社区的基本概况 | 第31页 |
2.1.2 L社区组织状况 | 第31-32页 |
2.2 T镇L社区居民的自治困境 | 第32-35页 |
2.2.1 职能错位:居民委员会的行政化倾向 | 第32-33页 |
2.2.2 制度空转与参与途径不畅 | 第33-34页 |
2.2.3 自治意识与社区归属 | 第34-35页 |
2.3 L社区居民自治创新:“自治金”项目的兴起 | 第35-38页 |
2.3.1 L社区“自治金”项目的产生 | 第35-36页 |
2.3.2 “自治金”项目的特征 | 第36-38页 |
第3章 “自治金”项目的实践——以L社区为例 | 第38-55页 |
3.1 “自治金”项目的立项与预审 | 第38-44页 |
3.1.1 “居民之家”:L社区“自治金”项目的立项 | 第38-41页 |
3.1.2 “自治金”项目的评审 | 第41-44页 |
3.2 “自治金”项目的运作与监测 | 第44-51页 |
3.2.1 L社区“自治金”项目的实施 | 第44-49页 |
3.2.2 “自治金”项目的过程监测 | 第49-51页 |
3.3 “自治金”项目结项评估 | 第51-53页 |
3.3.1 “自治金”项目结项评估 | 第51-52页 |
3.3.2 “规范性评估”原则下的应对策略 | 第52-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4章 “自治金”项目重塑城市社区治理 | 第55-65页 |
4.1 “自治金”项目成效:重塑社区治理的机制分析 | 第55-58页 |
4.1.1 作为一种居民自治的激励机制 | 第55-56页 |
4.1.2 作为一种权力的整合机制 | 第56-57页 |
4.1.3 作为一种资源的分配机制 | 第57-58页 |
4.2 “去行政化”:制度变迁和居民自治项目的行动逻辑 | 第58-60页 |
4.2.1 “自治金”项目:基层自治制度的诱发性变迁 | 第58-59页 |
4.2.2 “去行政化”:居民自治项目的行动逻辑 | 第59-60页 |
4.2.3 “去行政化”下的居民参与 | 第60页 |
4.3 “自治金”项目的局限 | 第60-65页 |
4.3.1 自治内容与自治属性仍需改善和提高 | 第60-62页 |
4.3.2 项目实施过程中规范性不足 | 第62-63页 |
4.3.3 政府控制权力在基层的延伸 | 第63-65页 |
第5章 总结与讨论 | 第65-69页 |
5.1 研究总结 | 第65-67页 |
5.1.1 在社区建设中延伸的项目制 | 第65页 |
5.1.2 新制度主义视角下的主体行动策略 | 第65-66页 |
5.1.3 以项目化路径重塑社区治理逻辑 | 第66-67页 |
5.2 进一步讨论:“元治理” | 第67-68页 |
5.3 研究不足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附录 | 第74-76页 |
卷内备考表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