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激光散射法悬浮颗粒监测系统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悬浮颗粒检测的主要方法 | 第11-15页 |
1.3 光散射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颗粒浓度数学模型建立与仿真分析 | 第19-35页 |
2.1 悬浮颗粒的光散射机理 | 第19-20页 |
2.2 Mie散射理论分析 | 第20-25页 |
2.2.1 Mie散射原理 | 第20-23页 |
2.2.2 Mie散射系数的计算 | 第23-24页 |
2.2.3 散射角函数的计算 | 第24-25页 |
2.3 单颗粒散射光强分布特性的仿真分析 | 第25-32页 |
2.3.1 入射光波长对散射光强度分布的影响 | 第25-27页 |
2.3.2 颗粒物折射率对散射光强度分布的影响 | 第27-30页 |
2.3.3 悬浮颗粒粒径对散射光强度分布的影响 | 第30-32页 |
2.4 颗粒物浓度数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 第32-34页 |
2.4.1 颗粒物浓度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2-33页 |
2.4.2 颗粒物粒径遗传反演 | 第33-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监测系统的设计 | 第35-51页 |
3.1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35-36页 |
3.2 光路和气路子系统设计 | 第36-39页 |
3.2.1 激光器供电电路设计 | 第36-38页 |
3.2.2 光路和气路子系统结构设计 | 第38-39页 |
3.3 信号处理硬件电路设计 | 第39-43页 |
3.3.1 信号放大电路设计 | 第40-41页 |
3.3.2 滤波电路设计 | 第41-42页 |
3.3.3 A/D转换电路设计 | 第42-43页 |
3.4 单片机最小系统和外围电路设计 | 第43-46页 |
3.4.1 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 第43-44页 |
3.4.2 系统电源模块设计 | 第44-45页 |
3.4.3 系统显示模块设计 | 第45-46页 |
3.5 系统软件设计 | 第46-50页 |
3.5.1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 第46-47页 |
3.5.2 Mie散射数值计算程序设计 | 第47-48页 |
3.5.3 遗传反演算法程序设计 | 第48-5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系统测试与误差分析 | 第51-60页 |
4.1 系统搭建和测试环境 | 第51-53页 |
4.2 系统功能测试 | 第53-55页 |
4.2.1 光电探测器响应时间测试 | 第53-54页 |
4.2.2 激光器功率稳定性测试 | 第54-55页 |
4.3 颗粒物浓度测试 | 第55-58页 |
4.3.1 PM2.5 浓度测试 | 第55-56页 |
4.3.2 PM10浓度测试 | 第56-58页 |
4.4 误差分析 | 第58-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