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缩略词表 | 第15-20页 |
1 引言 | 第20-25页 |
1.1 COPD概述及发病情况 | 第20页 |
1.2 国内外关于COPD发病机制的研究 | 第20-23页 |
1.2.1 气道重塑是COPD的主要病理特征 | 第20-21页 |
1.2.2 气道炎症能够诱导气道重塑的发生 | 第21页 |
1.2.3 TLR2/NF-κ B信号转导通路是目前较为公认的调控炎症细胞途径 | 第21-23页 |
1.3 中医对COPD的认识 | 第23-25页 |
1.3.1 中医对COPD病机的认识 | 第23-24页 |
1.3.2 补肺汤是治疗COPD缓解期的有效方剂 | 第24-25页 |
2 正文 | 第25-104页 |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25-36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25页 |
2.1.2 实验试剂与耗材 | 第25-33页 |
2.1.2.1 用于造模的试剂 | 第25页 |
2.1.2.2 用于病理学检查的试剂与耗材 | 第25-27页 |
2.1.2.3 用于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炎性因子的试剂 | 第27-28页 |
2.1.2.4 用于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treptavidinperosidase,S-P)法测定蛋白基因表达的试剂 | 第28-30页 |
2.1.2.5 用于蛋白印迹(Western-Blot)法测定蛋白表达的试剂 | 第30-33页 |
2.1.3 实验药物 | 第33页 |
2.1.4 实验设备 | 第33-35页 |
2.1.4.1 用于造模及处理、保存标本的设备 | 第33-34页 |
2.1.4.2 用于病理检查的设备 | 第34页 |
2.1.4.3 用于ELISA法测定炎性因子的设备 | 第34-35页 |
2.1.4.4 用于免疫组化S-P法测定蛋白基因表达的设备 | 第35页 |
2.1.4.5 用于Western-Blot法测定蛋白表达的设备 | 第35页 |
2.1.5 其它 | 第35-3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6-48页 |
2.2.1 实验动物饲养环境 | 第36页 |
2.2.2 实验动物分组 | 第36页 |
2.2.3 复制COPD动物模型 | 第36-37页 |
2.2.3.1 烟熏方法 | 第37页 |
2.2.3.2 气道注射方法 | 第37页 |
2.2.3.3 造模时间进度安排 | 第37页 |
2.2.4 给药剂量及方式 | 第37-38页 |
2.2.5 标本采集及处理 | 第38-39页 |
2.2.6 疗效观察方法 | 第39-46页 |
2.2.6.1 大鼠一般情况、呼吸系统体征及死亡情况观察 | 第39页 |
2.2.6.2 肺组织病理学检查 | 第39-40页 |
2.2.6.3 用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1 β、IL-6、IL-8、NF-κ B、TNF-α炎性因子的水平 | 第40-42页 |
2.2.6.4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肺组织中TLR2、TLR4、MyD88、NF-κ B蛋白基因的阳性表达 | 第42-43页 |
2.2.6.5 用蛋白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TLR2、MyD88、NF-κB的含量 | 第43-46页 |
2.2.7 技术路线图 | 第46-48页 |
2.3 结果 | 第48-75页 |
2.3.1 大鼠一般情况及呼吸系统体征、死亡情况 | 第48-49页 |
2.3.2 肺组织病理学检查 | 第49-53页 |
2.3.3 用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1 β、IL-6、IL-8、NF-κ B、TNF-α炎性因子的水平 | 第53-58页 |
2.3.4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肺组织中TLR2、TLR4、MyD88、NF-κB的阳性表达 | 第58-67页 |
2.3.5 用Western-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TLR2、MyD88、NF-κ B的含量 | 第67-75页 |
2.4 讨论 | 第75-104页 |
2.4.1 TLR家族的基本概况及TLR2、TLR4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 第75-76页 |
2.4.2 NF-κ B的概况及其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 第76-79页 |
2.4.3 COPD的概念及病因 | 第79-80页 |
2.4.3.1 COPD的概念及发病情况 | 第79页 |
2.4.3.2 COPD的病因 | 第79-80页 |
2.4.4 COPD的发病机制 | 第80-82页 |
2.4.4.1 气道炎症及其导致的气道重塑是COPD病程进展的关键因素 | 第80-81页 |
2.4.4.2 TLR/NF-κ B信号通路是目前较为公认的调控炎症细胞信号转导途径 | 第81-82页 |
2.4.5 传统中医对COPD的认识 | 第82-86页 |
2.4.5.1 病位主要在肺,兼及其它脏腑 | 第82-83页 |
2.4.5.2 主要症状为咳嗽、咯痰、喘息、气急 | 第83-84页 |
2.4.5.3 病因有外感、内伤两类,病机主要是久病肺虚及痰湿为患 | 第84-85页 |
2.4.5.4 治疗当以补肺、益肾、化痰为主 | 第85页 |
2.4.5.5 预后 | 第85-86页 |
2.4.6 复制COPD大鼠模型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 第86-89页 |
2.4.6.1 麻醉过程中的体会 | 第86-87页 |
2.4.6.2 气道注射脂多糖过程中的体会 | 第87页 |
2.4.6.3 气道注射脂多糖前后应暂缓烟熏 | 第87-88页 |
2.4.6.4 烟熏过程中的体会 | 第88-89页 |
2.4.7 动物死亡情况分析 | 第89-91页 |
2.4.8 补肺汤治疗COPD的可能机制探讨 | 第91-98页 |
2.4.9 中药不同剂型的疗效及机制探讨 | 第98-100页 |
2.4.10 问题与展望 | 第100-104页 |
2.4.10.1 动物模型很难完全复制COPD所有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 | 第100-101页 |
2.4.10.2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缺乏客观诊断标准 | 第101-102页 |
2.4.10.3 欠缺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 | 第102页 |
2.4.10.4 中药复方成分复杂,真正的有效成分很难判定 | 第102页 |
2.4.10.5 COPD的康复治疗很难在实验动物身上得以实现 | 第102-104页 |
结论 | 第104-105页 |
致谢 | 第105-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3页 |
附录:文献综述 中医药干预COPD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 第113-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38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138-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