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引言 | 第14-28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4-16页 |
1.2 课题提出 | 第16-18页 |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8-23页 |
1.3.1 掘进机的国内外发展 | 第18-20页 |
1.3.2 掘进机的结构动力学研究 | 第20-21页 |
1.3.3 掘进机的振动分析研究 | 第21-23页 |
1.3.4 研究现状总结 | 第23页 |
1.4 研究目标、内容及意义 | 第23-26页 |
1.4.1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23-25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25-26页 |
1.5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6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2 截割部动态特性概述及模态理论介绍 | 第28-54页 |
2.1 掘进机主要结构 | 第28-30页 |
2.2 掘进机典型工况下的工作参数及工作模式 | 第30-37页 |
2.2.1 掘进机工作模式 | 第31-34页 |
2.2.3 掘进机一般工作参数 | 第34-37页 |
2.3 掘进机关键部件受力分析 | 第37-46页 |
2.3.1 掘进机截割臂受力分析 | 第37-42页 |
2.3.2 各参数对动态特性的影响 | 第42-46页 |
2.4 截割臂振动结构模态分析方法 | 第46-52页 |
2.4.1 理论模态分析 | 第46-49页 |
2.4.2 实验模态识别 | 第49-52页 |
2.5 小结 | 第52-54页 |
3 截割部及回转台振动仿真模态分析 | 第54-86页 |
3.1 截割臂及回转台各部件实体模型建立 | 第54-58页 |
3.1.1 EBZ160型掘进机截割臂各部件实体建模 | 第54-56页 |
3.1.2 EBZ160型掘进机截割臂实体装配计算 | 第56-58页 |
3.2 截割臂各部件的有限元分割及柔性体建立 | 第58-62页 |
3.2.1 截割臂伸缩部各部件建模 | 第58-60页 |
3.2.2 截割臂刚柔耦合振动模型的建立 | 第60-62页 |
3.3 截割头仿真载荷的建立 | 第62-65页 |
3.4 截割臂振动仿真分析 | 第65-77页 |
3.4.1 截割臂模态计算分析 | 第67-69页 |
3.4.2 截割臂模态参与程度分析 | 第69-72页 |
3.4.3 截割臂振动响应的功率谱密度分析 | 第72-74页 |
3.4.4 截割臂振动频率响应分析 | 第74-77页 |
3.5 回转台应力与模态分析 | 第77-85页 |
3.5.1 回转台动力仿真分析 | 第77-80页 |
3.5.2 回转台的静态分析 | 第80-84页 |
3.5.3 回转台的模态分析 | 第84-85页 |
3.6 小结 | 第85-86页 |
4 截割臂及回转台试验模态测试及研究 | 第86-118页 |
4.1 实验模态测试使用的典型识别方法 | 第86-94页 |
4.1.1 ERA法的基本理论 | 第86-90页 |
4.1.2 Poly MAX算法基本理论 | 第90-92页 |
4.1.3 Poly IIR算法基本理论 | 第92-94页 |
4.2 截割臂模态测试试验 | 第94-102页 |
4.2.1 截割臂模态试验方案设计 | 第94-100页 |
4.2.2 实验实施 | 第100-102页 |
4.3 截割臂试验模态识别 | 第102-110页 |
4.3.1 试验模态识别 | 第102-106页 |
4.3.2 模态有效性校验 | 第106-110页 |
4.4 回转台模态测试实验及模态参数识别 | 第110-115页 |
4.4.1 试验实施 | 第110-111页 |
4.4.2 模态参数识别 | 第111-114页 |
4.4.3 模态有效性校验 | 第114-115页 |
4.5 有限元振动模态分析与实验模态分析 | 第115-117页 |
4.6 小结 | 第117-118页 |
5 掘进机井下工况振动实验与分析 | 第118-160页 |
5.1 掘进机工作状态振源分析 | 第118-119页 |
5.2 井下工况振动数据获取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9-120页 |
5.3 井下振动数据获取 | 第120-128页 |
5.3.1 场地概述与振动测点布置 | 第120-121页 |
5.3.2 传感器安装与数据记录仪井下防护 | 第121-124页 |
5.3.3 传感器及数据记录仪的调试与数据验证 | 第124-128页 |
5.4 井下实测掘进机振动强度分布研究 | 第128-137页 |
5.4.1 不同工况振动时域指标统计 | 第129-135页 |
5.4.2 井下实测掘进机振动波形特点分析 | 第135-137页 |
5.5 井下工况实测掘进机振动频率结构研究 | 第137-148页 |
5.5.1 传动系统特征频率计算 | 第137-139页 |
5.5.2 同测点不同测振方向振动信号频率成分对比 | 第139页 |
5.5.3 掘进机振动频谱分析 | 第139-145页 |
5.5.4 掘进机振动信号时-频域分析 | 第145-148页 |
5.6 基于响应信号的模态分析 | 第148-158页 |
5.6.1 随机减量法 | 第149-151页 |
5.6.2 自然激励技术(NEx T法) | 第151-152页 |
5.6.3 ITD法及STD法 | 第152-158页 |
5.7 小结 | 第158-16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60-166页 |
6.1 主要研究工作 | 第160-162页 |
6.2 论文创新点 | 第162-163页 |
6.3 展望 | 第163-16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6-174页 |
致谢 | 第174-176页 |
作者简介 | 第1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