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4页 |
1.1 身份认同 | 第11-19页 |
1.1.1 概念的界定 | 第11-16页 |
1.1.2 身份认同的特征 | 第16页 |
1.1.3 身份认同的测量 | 第16-17页 |
1.1.4 体育领域的身份认同 | 第17-19页 |
1.2 体育特长生 | 第19-20页 |
1.2.1 特长生定义 | 第19-20页 |
1.3 内隐联想测验 | 第20-22页 |
1.4 问题提出 | 第22-23页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3-24页 |
1.6 研究假设 | 第24页 |
2 研究总体设计 | 第24页 |
3 研究1:高中体育特长生内隐身份认同(IAT1) | 第24-31页 |
3.1 目的 | 第24页 |
3.2 研究参与者 | 第24-25页 |
3.3 实验设计 | 第25-27页 |
3.3.1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3.3.2 实验环境 | 第25页 |
3.3.3 实验步骤 | 第25-26页 |
3.3.4 实验数据处理 | 第26-27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27-31页 |
3.4.1 高中体育特长生内隐身份认同总体描述 | 第27-28页 |
3.4.2 高中体育特长生内隐身份认同的性别比较 | 第28页 |
3.4.3 高中体育特长生内隐身份认同的年级比较 | 第28页 |
3.4.4 运动训练因素对高中体育特长生内隐身份认同的影响 | 第28-31页 |
3.4.5 文化成绩对高中体育特长生内隐身份认同的影响 | 第31页 |
4 研究2:高中体育特长生内隐身份接受偏好(IAT2) | 第31-35页 |
4.1 目的 | 第31-32页 |
4.2 研究参与者 | 第32页 |
4.3 实验设计 | 第32-34页 |
4.3.1 实验材料 | 第32-33页 |
4.3.2 实验环境 | 第33页 |
4.3.3 实验步骤 | 第33页 |
4.3.4 实验数据处理 | 第33-34页 |
4.4 结果与分析 | 第34-35页 |
4.4.1 体育特长生内隐身份接受偏好特征 | 第34-35页 |
4.4.2 体育特长生与普通学生内隐身份接受偏好比较 | 第35页 |
5 讨论 | 第35-40页 |
5.1 体育特长生内隐身份认同更倾向于特长生身份 | 第35-36页 |
5.2 运动竞赛和文化学习对体育特长生内隐身份认同的影响 | 第36-38页 |
5.3 体育特长生与普通学生对体育生内隐接受偏好的差异 | 第38-39页 |
5.4 提升体育特长生自我认同的建议 | 第39-40页 |
5.5 本研究存在的局限 | 第40页 |
6 结论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附录一 | 第46页 |
附录二 | 第46-47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