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体育论文

高中体育特长生身份认同的内隐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文献综述第11-24页
    1.1 身份认同第11-19页
        1.1.1 概念的界定第11-16页
        1.1.2 身份认同的特征第16页
        1.1.3 身份认同的测量第16-17页
        1.1.4 体育领域的身份认同第17-19页
    1.2 体育特长生第19-20页
        1.2.1 特长生定义第19-20页
    1.3 内隐联想测验第20-22页
    1.4 问题提出第22-23页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3-24页
    1.6 研究假设第24页
2 研究总体设计第24页
3 研究1:高中体育特长生内隐身份认同(IAT1)第24-31页
    3.1 目的第24页
    3.2 研究参与者第24-25页
    3.3 实验设计第25-27页
        3.3.1 实验材料第25页
        3.3.2 实验环境第25页
        3.3.3 实验步骤第25-26页
        3.3.4 实验数据处理第26-27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27-31页
        3.4.1 高中体育特长生内隐身份认同总体描述第27-28页
        3.4.2 高中体育特长生内隐身份认同的性别比较第28页
        3.4.3 高中体育特长生内隐身份认同的年级比较第28页
        3.4.4 运动训练因素对高中体育特长生内隐身份认同的影响第28-31页
        3.4.5 文化成绩对高中体育特长生内隐身份认同的影响第31页
4 研究2:高中体育特长生内隐身份接受偏好(IAT2)第31-35页
    4.1 目的第31-32页
    4.2 研究参与者第32页
    4.3 实验设计第32-34页
        4.3.1 实验材料第32-33页
        4.3.2 实验环境第33页
        4.3.3 实验步骤第33页
        4.3.4 实验数据处理第33-34页
    4.4 结果与分析第34-35页
        4.4.1 体育特长生内隐身份接受偏好特征第34-35页
        4.4.2 体育特长生与普通学生内隐身份接受偏好比较第35页
5 讨论第35-40页
    5.1 体育特长生内隐身份认同更倾向于特长生身份第35-36页
    5.2 运动竞赛和文化学习对体育特长生内隐身份认同的影响第36-38页
    5.3 体育特长生与普通学生对体育生内隐接受偏好的差异第38-39页
    5.4 提升体育特长生自我认同的建议第39-40页
    5.5 本研究存在的局限第40页
6 结论第40-42页
致谢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附录一第46页
附录二第46-47页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京市海淀区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下一篇:足球游戏在小学体育课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