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1 引言 | 第8-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有关土地利用与地表温度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 第9-13页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1.3 研究内容和数据 | 第13-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数据与资料 | 第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1 图件处理方法 | 第14-15页 |
1.4.3 土地利用格局分析方法 | 第15页 |
1.4.4 数据分析方法 | 第15页 |
1.5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7-19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7页 |
2.2 社会经济条件 | 第17-19页 |
3 研究数据及预处理 | 第19-23页 |
3.1 研究数据 | 第19页 |
3.2 影像预处理 | 第19-23页 |
3.2.1 大气校正 | 第20页 |
3.2.2 辐射定标 | 第20页 |
3.2.3 影像配准 | 第20-21页 |
3.2.4 影像裁剪 | 第21页 |
3.2.5 影像增强 | 第21-23页 |
4 晋城市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及格局分析 | 第23-32页 |
4.1 基于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 第23页 |
4.2 基于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类型划分 | 第23-26页 |
4.2.1 非监督分类法 | 第23-24页 |
4.2.2 晋城市城区土地利用类型划分 | 第24-25页 |
4.2.3 分类结果精度评价 | 第25-26页 |
4.3 晋城市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 第26页 |
4.4 晋城市城区土地利用格局分析 | 第26-32页 |
4.4.1 土地利用格局分析方法 | 第26-30页 |
4.4.2 晋城市城区土地利用格局分析 | 第30-32页 |
5 晋城市城区地表温度分析 | 第32-45页 |
5.1 地表温度反演 | 第32-35页 |
5.1.1 地表温度反演的理论依据 | 第32-33页 |
5.1.2 热辐射传导方程法(大气校正法) | 第33-35页 |
5.2 地表温度反演步骤 | 第35-40页 |
5.2.1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 第35-36页 |
5.2.2 植被覆盖度 | 第36页 |
5.2.3 地表比辐射率 | 第36-37页 |
5.2.4 相同温度下黑体的辐射亮度值 | 第37-39页 |
5.2.5 真实地表温度反演 | 第39-40页 |
5.3 晋城市城区地表温度空间分布特征 | 第40-45页 |
5.3.1 地表温度的剖面分布特征 | 第40-42页 |
5.3.2 地表温度热岛空间分布特征 | 第42-45页 |
6 晋城市城区土地利用与地表温度的相关性分析 | 第45-52页 |
6.1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表温度差异 | 第45-46页 |
6.2 土地利用类型指数与地表温度的关系 | 第46-49页 |
6.2.1 NDVI与地表温度的关系 | 第46-47页 |
6.2.2 NDBI与地表温度的关系 | 第47-48页 |
6.2.3 MNDWI与地表温度的关系 | 第48-49页 |
6.3 土地利用格局与地表温度的关系 | 第49-50页 |
6.3.1 相关性分析法 | 第49页 |
6.3.2 土地利用格局与地表温度的关系 | 第49-50页 |
6.4 对策建议 | 第50-52页 |
7 结论与建议 | 第52-54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52-53页 |
7.2 讨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Abstract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