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目的 | 第13-15页 |
1.2 收发机射频前端 | 第15-17页 |
1.2.1 零中频接收机 | 第15-16页 |
1.2.2 低中频接收机 | 第16-17页 |
1.3 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7-19页 |
1.4 EDA软件综述以及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9-24页 |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4-25页 |
第2章 射频集成电路的基础知识 | 第25-41页 |
2.1 概述 | 第25页 |
2.2 射频MOS模型的直流模型 | 第25-26页 |
2.3 二端口网络 | 第26-27页 |
2.4 器件非线性的影响 | 第27-29页 |
2.4.1 谐波 | 第27-28页 |
2.4.2 增益压缩 | 第28页 |
2.4.3 输入端有多个输入信号 | 第28-29页 |
2.5 模块间的匹配网络 | 第29-32页 |
2.5.1 集总参数元件设计法 | 第30-32页 |
2.6 射频电路仿真算法 | 第32-41页 |
第3章 SSB(单边带)混频器和多相滤波器 | 第41-49页 |
3.1 超外差接收机的前端概述 | 第41-42页 |
3.2 混频器 | 第42-47页 |
3.2.1 工作原理 | 第42-44页 |
3.2.2 性能参数 | 第44-47页 |
3.3 多相滤波器 | 第47-48页 |
3.4 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混频器的优化设计 | 第49-57页 |
4.1 吉尔伯特混频器 | 第49-50页 |
4.2 混频器的优化 | 第50-55页 |
4.2.1 折叠式结构取代堆叠式结构 | 第51-52页 |
4.2.2 跨导电流注入技术提高变频增益 | 第52-54页 |
4.2.3 LC谐振网络、自偏置电路提供偏置提高线性度 | 第54-55页 |
4.3 优化后的核心电路 | 第55-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混频器的仿真验证与版图设计 | 第57-72页 |
5.1 变频增益 | 第57-63页 |
5.2 线性度 | 第63-66页 |
5.3 噪声性能 | 第66-68页 |
5.4 偏置电路 | 第68-69页 |
5.5 版图设计 | 第69-72页 |
5.5.1 前言 | 第69-70页 |
5.5.2 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 第70-71页 |
5.5.3 混频器的版图验证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