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词表 | 第8-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1.1 国内外花芽分化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1.1.1 花芽分化解剖学研究 | 第12页 |
1.1.2 影响植物花芽分化的外在因素 | 第12-14页 |
1.1.3 影响植物花芽分化的内在因素 | 第14-16页 |
1.1.4 植物花芽分化几种学说 | 第16-18页 |
1.1.5 与激素有关的花芽分化机理假说 | 第18-19页 |
1.2 枇杷花芽分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0-21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1-23页 |
3.1 试验地概况 | 第21页 |
3.2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3.3 试验指标及测定方法 | 第21-22页 |
3.3.1 石蜡切片制作 | 第21页 |
3.3.2 枇杷物候期调查 | 第21-22页 |
3.3.3 糖类及蛋白质测定 | 第22页 |
3.3.4 酶活测定 | 第22页 |
3.3.5 激素测定 | 第22页 |
3.4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3-43页 |
4.1 ‘早钟6号’物候期 | 第23-25页 |
4.1.1 ‘早钟6号’物候期观察 | 第23-24页 |
4.1.2 ‘早钟6号’成熟花序和花的形态结构观察 | 第24-25页 |
4.2 ‘早钟6号’花芽分化显微结构观察 | 第25-26页 |
4.3 ‘早钟6号’花芽分化过程中糖类及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 第26-32页 |
4.3.1 ‘早钟6号’花芽分化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 第26-27页 |
4.3.2 ‘早钟6号’花芽分化过程中还原糖含量的变化 | 第27-29页 |
4.3.3 ‘早钟6号’花芽分化过程中淀粉含量的变化 | 第29-30页 |
4.3.4 ‘早钟6号’花芽分化过程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 第30-32页 |
4.4 ‘早钟6号’花芽分化过程中3种酶活性的变化 | 第32-35页 |
4.4.1 ‘早钟6号’花芽分化过程中POD活性的变化 | 第32-33页 |
4.4.2 ‘早钟6号’花芽分化过程中PPO活性的变化 | 第33-34页 |
4.4.3 ‘早钟6号’花芽分化过程中PAL活性的变化 | 第34-35页 |
4.5 ‘早钟6号’花芽分化过程中激素含量的变化 | 第35-43页 |
4.5.1 ‘早钟6号’花芽分化过程中ABA含量的变化 | 第35-37页 |
4.5.2 ‘早钟6号’花芽分化过程中IAA含量的变化 | 第37-38页 |
4.5.3 ‘早钟6号’花芽分化过程中GA_3含量的变化 | 第38-39页 |
4.5.4 ‘早钟6号’花芽分化过程中玉米素ZT含量的变化 | 第39-41页 |
4.5.5 花芽中四种内源激素比值的变化 | 第41-43页 |
5 讨论 | 第43-49页 |
5.1 ‘早钟6号’物候期观察 | 第43页 |
5.2 ‘早钟6号’花芽分化显微结构观察 | 第43-44页 |
5.2.1 ‘早钟6号’花芽分化的时期确定 | 第43页 |
5.2.2 ‘早钟6号’花芽分化的特点 | 第43-44页 |
5.3 糖类和蛋白质代谢与‘早钟6号’花芽分化的关系 | 第44-45页 |
5.3.1 可溶性糖和还原糖代谢与花芽分化的关系 | 第44页 |
5.3.2 淀粉和蛋白质代谢与花芽分化的关系 | 第44-45页 |
5.4 酶代谢与‘早钟6号’花芽分化的关系 | 第45-46页 |
5.4.1 POD与‘早钟6号’花芽分化的关系 | 第45页 |
5.4.2 PPO与‘早钟6号’花芽分化的关系 | 第45-46页 |
5.4.3 PAL与‘早钟6号’花芽分化的关系 | 第46页 |
5.5 激素与花芽分化的关系 | 第46-49页 |
5.5.1 ABA与‘早钟6号’花芽分化的关系 | 第46-47页 |
5.5.2 IAA与‘早钟6号’花芽分化的关系 | 第47页 |
5.5.3 GA_3与‘早钟6号’花芽分化的关系 | 第47页 |
5.5.4 ZT与‘早钟6号’花芽分化的关系 | 第47-48页 |
5.5.5 激素平衡与‘早钟6号’花芽分化的关系 | 第48-49页 |
6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