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3.1 特质波动率与股票预期收益率关系研究 | 第12-14页 |
1.3.2 时间区间效应研究 | 第14-15页 |
1.3.3 "特质波动率之谜"的破解 | 第15-17页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5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1.6 本文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特质波动率的估计及样本数据选择 | 第21-25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21页 |
2.1.1 特质风险的定义 | 第21页 |
2.1.2 交易策略 | 第21页 |
2.2 特质波动率的度量方法 | 第21-23页 |
2.2.1 基于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的度量方法 | 第21-22页 |
2.2.2 基于Fama-French五因子模型的度量方法 | 第22-23页 |
2.3 样本数据选择 | 第23-25页 |
2.3.1 CRSP日收益率序列(CRSP_dr) | 第23-24页 |
2.3.2 一种新的日收益率数据序列(New_dr)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特质波动率之谜的分时间段检验 | 第25-33页 |
3.1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25-26页 |
3.2 特质波动率之谜在1963年前后的分时间段表现 | 第26-29页 |
3.2.1 特质波动率之谜在1963年之前的表现 | 第26-28页 |
3.2.2 特质波动率之谜在1963年之后的表现 | 第28-29页 |
3.3 特质波动率之谜在1963年之后的分时间段表现 | 第29-32页 |
3.3.1 以CRSP为基准分组后的分时间段组合收益率表现 | 第29-31页 |
3.3.2 以NYSE为基准分组后的分时间段组合收益率表现 | 第31-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解读196307至198912期间的"特质波动率之谜" | 第33-45页 |
4.1 基于投资者视角的特质波动率估计的解释 | 第33-37页 |
4.1.1 基于Fama-French五因子模型估计特质波动率 | 第33-35页 |
4.1.2 基于不同的交易策略估计特质波动率 | 第35-37页 |
4.2 基于股票市场"非频繁交易"现象的解释 | 第37-40页 |
4.2.1 新旧特质波动率组合收益率表现对比分析 | 第37-39页 |
4.2.2 依据非频繁交易现象严重与否分阶段研究 | 第39-40页 |
4.2.3 影响机制原因探析 | 第40页 |
4.3 基于股票市场"短期月收益率反转"现象的解释 | 第40-44页 |
4.3.1 横截面回归分析 | 第41-43页 |
4.3.2 隔一个月组合收益率表现 | 第43-4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 第45-47页 |
5.1 结论 | 第45-46页 |
5.2 建议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3-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