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研究--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问题缘起 | 第8-9页 |
·现实依据:生态危机与生态忧患 | 第8-9页 |
·时代召唤: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 | 第9页 |
·概念解析和研究述评 | 第9-12页 |
·概念解析 | 第9-10页 |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 第10-11页 |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2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思想资源 | 第14-22页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态思想 | 第14-15页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态思想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态思想基本特征 | 第15页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态思想当代启示 | 第15页 |
·中国共产党生态道德思想 | 第15-17页 |
·中国共产党生态道德思想主要内容 | 第16页 |
·中国共产党生态道德思想实现方式 | 第16-17页 |
·中国共产党生态道德思想当代启示 | 第17页 |
·中国传统的生态道德思想 | 第17-20页 |
·中国传统生态道德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中国传统生态道德思想的基本特征 | 第19-20页 |
·中国传统生态道德思想的当代启示 | 第20页 |
·西方生态的道德教育思想 | 第20-22页 |
·西方生态道德教育的主要思想资源 | 第20-21页 |
·西方生态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 第21-22页 |
·西方生态道德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 | 第22页 |
3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现状审视 | 第22-31页 |
·大学生生态道德素质现状调查分析 | 第22-26页 |
·大学生的生态道德认知方面 | 第22-25页 |
·大学生的生态道德行为方面 | 第25-26页 |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存在问题 | 第26-29页 |
·课程设置的缺乏 | 第27页 |
·教育内容的单一 | 第27-28页 |
·实践教育的初浅 | 第28-29页 |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影响因素 | 第29-31页 |
·良好的生态大环境的缺失 | 第29-30页 |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忽视 | 第30页 |
·生态道德教育资源的匮乏 | 第30-31页 |
4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对策思考 | 第31-40页 |
·构建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基本理念 | 第31-33页 |
·核心理念 | 第31页 |
·目标理念 | 第31-32页 |
·精神理念 | 第32页 |
·实践理念 | 第32-33页 |
·确定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价值目标 | 第33-34页 |
·自然价值目标 | 第33页 |
·社会价值目标 | 第33-34页 |
·个体价值目标 | 第34页 |
·形成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体系 | 第34-35页 |
·丰富生态道德认知 | 第34页 |
·培养生态道德情感 | 第34-35页 |
·提高生态道德意志 | 第35页 |
·提升生态道德行为 | 第35页 |
·探究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实践方法 | 第35-40页 |
·显性化生态道德教育实践方法 | 第36-37页 |
·渗透化生态道德教育实践方法 | 第37-38页 |
·网络化生态道德教育实践方法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附录 | 第43-46页 |
个人简介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