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主要缩略词 | 第10-11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1-31页 |
第一章 遗传图谱的发展 | 第11-21页 |
1 遗传标记 | 第11-16页 |
·形态标记 | 第11-12页 |
·细胞学标记 | 第12页 |
·生化标记 | 第12页 |
·DNA标记 | 第12-16页 |
2 遗传作图群体 | 第16-18页 |
·临时分离群体 | 第16-17页 |
·永久性分离群体 | 第17页 |
·自然群体 | 第17-18页 |
3 遗传图谱的发展 | 第18-21页 |
·棉花种间高密度遗传图谱 | 第19页 |
·棉花种内遗传图谱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数量性状定位的发展 | 第21-31页 |
1 棉花数量性状 | 第21页 |
2 QTL主要定位方法 | 第21-23页 |
·单标记分析法 | 第21-22页 |
·区间作图法 | 第22页 |
·复合区间作图法 | 第22-23页 |
·关联分析 | 第23页 |
3 棉花QTL定位研究进展 | 第23-26页 |
·棉花产量性状QTL定位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棉花铃重性状QTL定位研究进展 | 第24页 |
·棉花纤维性状QTL定位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棉花抗性QTL定位研究进展 | 第25-26页 |
·棉花早熟性QTL定位研究进展 | 第26页 |
4 影响QTL定位的因素 | 第26-27页 |
·图谱的构建 | 第26页 |
·作图群体 | 第26-27页 |
·QTL定位的统计方法和阈值 | 第27页 |
·遗传背景 | 第27页 |
5 QTL定位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 第27-28页 |
6 达尔文氏棉的利用研究进展 | 第28-29页 |
7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9-31页 |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 | 第31-67页 |
第三章 陆地棉×达尔文氏棉SSR遗传图谱构建及优异材料的创制 | 第31-67页 |
1 材料 | 第31-32页 |
·供试材料 | 第31页 |
·供试引物 | 第31-32页 |
·多态位点的命名 | 第32页 |
2 方法 | 第32-37页 |
·作图群体的构建 | 第32页 |
·质量性状调查 | 第32-34页 |
·数量性状调查 | 第34页 |
·棉花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 | 第34-35页 |
·SSR分子标记分析 | 第35-36页 |
·数据分析 | 第36-3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7-60页 |
·性状在F_2分离群体中的分布 | 第37-38页 |
·标记位点多态性的分析 | 第38-39页 |
·定位到棉花基因组上的偏分离位点分析 | 第39-45页 |
·定位到棉花基因组上的标记位点分析 | 第45-49页 |
·质量性状的定位 | 第49-54页 |
·QTL定位 | 第54-57页 |
·优异材料的创制 | 第57-60页 |
4 讨论 | 第60-67页 |
·图谱的构建及作图群体的选择 | 第60-61页 |
·构建遗传图谱分子标记的选择 | 第61-62页 |
·标记的偏分离 | 第62-64页 |
·群体性状的调查和分析 | 第64页 |
·始花期的QTL分析 | 第64-65页 |
·优异材料的创制 | 第65-67页 |
本文结论及创新点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