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1 绪论 | 第7-9页 |
·项目背景 | 第7页 |
·项目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7-8页 |
·项目研究的内容 | 第8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8-9页 |
2 存量房交易信息普查与数据建库相关技术 | 第9-14页 |
·存量房交易信息数据库普查范围 | 第9页 |
·存量房交易信息数据库普查内容 | 第9-12页 |
·存量房交易信息数据建库技术依据 | 第12-13页 |
·存量房交易信息数据库主要技术指标 | 第13-14页 |
·矢量数据 | 第13页 |
·影像数据 | 第13页 |
·坐标系统 | 第13页 |
·空间地理数据采集精度 | 第13-14页 |
3 存量房交易信息数据库设计 | 第14-20页 |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 第14-15页 |
·数据内容分析 | 第14页 |
·数据库表结构 | 第14-15页 |
·数据库平台 | 第15页 |
·存量房交易信息数据库ER关系 | 第15页 |
·存量房交易信息数据库结构 | 第15-20页 |
4 存量房交易信息普查与数据建库的实现 | 第20-42页 |
·存量房交易信息普查 | 第20-28页 |
·前期准备工作 | 第20-21页 |
·技术文件编制 | 第20页 |
·实验区工作和技术培训 | 第20页 |
·存量房属性信息普查工作底图制作 | 第20页 |
·评税区道路门牌地址索引普查工作底图制作 | 第20-21页 |
·信息普查作业组织方式 | 第21页 |
·外业普查工作流程 | 第21页 |
·存量房属性实地普查 | 第21-22页 |
·存量房属性平面位置采集 | 第22-24页 |
·成果检查 | 第24-26页 |
·数据资料整理与成果检查 | 第26-27页 |
·资料整理 | 第26页 |
·资料交接 | 第26-27页 |
·普查特殊问题处理情况汇总 | 第27-28页 |
·内业工作组织与实施 | 第28-34页 |
·内业工作流程及内容 | 第28-29页 |
·过程检查 | 第29页 |
·普查属性数据规范化采集和输入及存储与安全 | 第29页 |
·内业普查数据资料整理 | 第29-32页 |
·资料整理 | 第29-32页 |
·资料交接 | 第32页 |
·内业特殊问题处理采用的措施 | 第32-34页 |
·数据建库的实现 | 第34-36页 |
·技术方法 | 第34页 |
·普查底图与普查资料 | 第34-36页 |
·数据库检查 | 第36页 |
·核对新房、二手房交易记录 | 第36-37页 |
·背景 | 第36页 |
·实施方案 | 第36-37页 |
·质量控制 | 第37-42页 |
·检查范围 | 第37页 |
·质量保证体系和人员设置 | 第37-38页 |
·按社区抽样 | 第38页 |
·质检指标要求 | 第38页 |
·建筑物普查遗漏允许指标 | 第38页 |
·建筑物属性信息普查遗漏允许指标 | 第38页 |
·建筑物属性信息普查属性错误允许指标 | 第38页 |
·兴趣点普查错误允许指标 | 第38页 |
·质量检查方法和内容 | 第38-41页 |
·野外普查工作内业检查步骤及内容 | 第39-40页 |
·野外普查外业检查步骤及内容 | 第40页 |
·数据入库检查步骤及内容 | 第40-41页 |
·质检情况 | 第41-42页 |
·外业检查情况 | 第41页 |
·内业检查 | 第41页 |
·数据入库检查情况 | 第41页 |
·质量评价 | 第41-42页 |
5 存量房交易信息普查与数据建库实现成果 | 第42-55页 |
·地名地址成果 | 第42页 |
·建筑物成果 | 第42-43页 |
·楼栋单元号成果 | 第43-44页 |
·户表信息成果 | 第44页 |
·交易记录核对成果 | 第44-47页 |
·增加的工作项目数据成果 | 第47页 |
·乌鲁木齐市存量房交易信息普查、录入及入库软件系统 | 第47-55页 |
·软件开发环境 | 第47-48页 |
·入库软件系统功能 | 第48-49页 |
·入库软件部分代码 | 第49-55页 |
6 总结与建议 | 第55-57页 |
·总结 | 第55页 |
·建议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