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15-16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生态、生态文明、生态思想 | 第16页 |
·习近平生态思想及其主要特点 | 第16-17页 |
·建设美丽中国 | 第17-18页 |
第2章 习近平生态思想的理论渊源 | 第18-26页 |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生态思想 | 第18-19页 |
·儒家“天人合一”生态思想 | 第18页 |
·道家“道法自然”生态思想 | 第18-19页 |
·佛家“万物平等”生态思想 | 第19页 |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 | 第19-22页 |
·人与自然是双向互动的有机整体 | 第19-20页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导致人与自然关系异化和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 | 第20页 |
·实现“两大和解”是消除人与自然关系对立的途径 | 第20-21页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 | 第21-22页 |
·变革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是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 | 第22页 |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生态思想 | 第22-26页 |
·毛泽东的生态思想 | 第22-23页 |
·邓小平的生态思想 | 第23页 |
·江泽民的生态思想 | 第23-24页 |
·胡锦涛的生态思想 | 第24-26页 |
第3章 习近平生态思想主要内容 | 第26-32页 |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诉求 | 第26-27页 |
·建设生态文明,造福人民利在千秋 | 第27-28页 |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 第28-29页 |
·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可靠保障 | 第29-30页 |
·建设海洋强国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环节 | 第30-31页 |
·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 | 第31-32页 |
第4章习近平生态思想的重大意义及其与建设美丽中国两者的关系 | 第32-37页 |
·习近平生态思想的重大意义 | 第32-35页 |
·有助于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问题 | 第32-33页 |
·有助于凝聚民心、保障民生 | 第33页 |
·有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 第33-34页 |
·有助于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 | 第34-35页 |
·习近平生态思想与建设美丽中国的关系 | 第35-37页 |
·习近平生态思想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论指导 | 第35页 |
·建设美丽中国是习近平生态思想的伟大实践 | 第35-37页 |
第5章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思想引领美丽中国建设 | 第37-45页 |
·建设美丽中国之经济建设 | 第37-38页 |
·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 | 第37-38页 |
·调整产业结构实行绿色生产 | 第38页 |
·建设美丽中国之政治建设 | 第38-40页 |
·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相结合 | 第38-39页 |
·以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为保障 | 第39-40页 |
·建设美丽中国之文化建设 | 第40-41页 |
·强化公众生态意识 | 第40-41页 |
·加强生态文化建设 | 第41页 |
·建设美丽中国之资源环保战略 | 第41-42页 |
·坚持节约资源 | 第41-42页 |
·加大环保力度 | 第42页 |
·建设美丽中国之优化国土空间战略 | 第42-43页 |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 第42-43页 |
·实施海洋强国战略 | 第43页 |
·建设美丽中国之国际合作战略 | 第43-4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在学期间科研情况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