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家庭、婚姻道德教育论文

传统孝道及其现代转生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6页
   ·研究的缘起第12-14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2页
     ·国外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国内的研究现状第15-22页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22-23页
     ·研究方法第22-23页
     ·创新点第23页
   ·孝道转生的理论基础第23-26页
     ·马克思主义道德学说第23-24页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第24-25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论第25-26页
第2章 传统孝道的理论概述第26-37页
   ·传统孝道的相关概念第26-27页
   ·传统孝道的内涵第27-32页
     ·养孝第27-28页
     ·追孝第28-30页
     ·忠孝第30-31页
     ·达孝第31-32页
   ·传统孝道的本质第32-33页
   ·传统孝道的历史影响第33-37页
     ·对个人的影响第33-34页
     ·对家庭的影响第34页
     ·对社会的影响第34-37页
第3章 传统孝道现代转生的现实需要及内在可行性第37-43页
   ·传统孝道现代转生的现实需要第37-40页
     ·应对“银发社会”浪潮的需要第37-38页
     ·完善社会道德建设的需要第38-39页
     ·推动社会安定和谐的需要第39页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需要第39-40页
   ·传统孝道现代转生的内在可行性第40-43页
     ·传统孝道自身的延展性第40-41页
     ·传统文化复兴的大势所趋第41-42页
     ·情感基础和群众基础第42-43页
第4章 传统孝道的现代困境及其原因第43-50页
   ·传统孝道的现代困境第43-46页
     ·“421”家庭模式对传统家庭模式的取代第43-44页
     ·“空巢现象”对“父母在不远游”的挑战第44-45页
     ·“丁克现象”与“无后为大”的矛盾第45页
     ·“亲情流失”与“善事父母”的对立第45-46页
   ·传统孝道遭遇现代困境的原因分析第46-50页
     ·价值观念迷失的影响第46-47页
     ·孝道教育缺失的影响第47-48页
     ·传统孝道的自身缺陷第48-49页
     ·社会特点的客观影响第49-50页
第5章 孝道转生的近现代实践与历史反思第50-55页
   ·孝道转生的近现代实践第50-52页
     ·五四时期的“非孝”、“反孝”思潮第50-51页
     ·“文革”时期“孝心”、“孝道”的缺失第51页
     ·“新儒家”对孝道的维护与弘扬第51-52页
     ·改革开放后的一些转生实践第52页
   ·孝道转生的历史反思第52-55页
     ·孝道转生必须要坚持科学性原则第53页
     ·孝道转生必须要坚持平等性原则第53-54页
     ·孝道转生必须要坚持自由性原则第54页
     ·孝道转生必须要坚持保障性原则第54-55页
第6章 传统孝道与时代价值的契合路径第55-66页
   ·政府主导,优化孝道转生的社会环境第55-57页
     ·发展经济,增强孝道转生的物质基础第55-56页
     ·积极制定和探索相关制度第56-57页
   ·着重家庭,细化孝为亲切可行的生活方式第57-59页
     ·营造家庭内部良好的伦理道德氛围第57-58页
     ·将孝由家庭伦理提升到社会伦理第58-59页
   ·突出教育,阐扬经典理论中的德育思想第59-60页
     ·当经典遇上新生代第59-60页
     ·留住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第60页
   ·督民以孝,发挥法律在普孝中的保障作用第60-62页
     ·完善相关法律,促进亲情回归第61页
     ·德主刑辅,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第61-62页
   ·借助媒体,加强舆论的宣传与引导功能第62-63页
     ·舆论倡导,推动美德在群体中的传播第62-63页
     ·道德控制,善用媒体这把双刃剑第63页
   ·与时俱进,不断催生孝文化遗产的现代生命力第63-66页
     ·在习俗文化中重构孝道第64-65页
     ·在旅游文化中重构孝道第65-66页
结语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城中村社区治理研究--以福州市A区为例
下一篇:小城市培育进程中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研究--以福鼎市太姥山镇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