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 ·挡土墙土压力理论 | 第12-15页 |
| ·朗肯土压力理论 | 第12-14页 |
| ·库仑土压力理论 | 第14-15页 |
| ·国内外挡土墙土压力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 ·本文研究的假定条件、研究思路及预期目标 | 第18-20页 |
| ·假定条件 | 第18页 |
|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 ·预期目标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ANSYS有限元理论及挡土墙模型的建立 | 第20-28页 |
| ·ANSYS有限元理论 | 第20-23页 |
| ·ANSYS有限元基本原理 | 第20-21页 |
| ·ANSYS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步骤 | 第21-22页 |
| ·ANSYS有限元接触分析 | 第22-23页 |
| ·ANSYS有限元PLANNE42单元 | 第23页 |
| ·挡土墙模型的建立 | 第23-28页 |
| ·挡土墙模型的平面简化 | 第23-24页 |
| ·挡土墙模型的结构参数、材料参数及屈服准则 | 第24-25页 |
| ·挡土墙模型网格划分及接触摩擦 | 第25-27页 |
| ·挡土墙模型边界条件、荷载施加、求解设置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挡土墙后回填砂土位移场、塑性区及土压力系数分析 | 第28-52页 |
| ·挡土墙后回填砂土位移场 | 第28-38页 |
| ·位移场概述 | 第28页 |
| ·竖直位移场 | 第28-33页 |
| ·水平位移场 | 第33-38页 |
| ·挡土墙后回填砂土塑性区 | 第38-45页 |
| ·塑性区概述 | 第38-40页 |
| ·墙体位移比对塑性区的影响 | 第40页 |
| ·内摩擦角对塑性区的影响 | 第40-41页 |
| ·墙土摩擦角对塑性区的影响 | 第41-42页 |
| ·弹性模量对塑性区的影响 | 第42-43页 |
| ·泊松比对塑性区的影响 | 第43-45页 |
| ·土压力系数 | 第45-50页 |
| ·不同墙体位移比下的土压力系数 | 第45-47页 |
| ·不同内摩擦角下的土压力系数 | 第47页 |
| ·不同墙土摩擦角下的土压力系数 | 第47-48页 |
| ·不同弹性模量下的土压力系数 | 第48-49页 |
| ·不同泊松比下的土压力系数 | 第49-50页 |
| ·小结 | 第50-52页 |
| 第四章 绕墙底转动挡土墙非极限状态主动土压力有限元解 | 第52-62页 |
| ·土压力分布 | 第52-56页 |
| ·不同墙体位移下的主动土压力分布 | 第52页 |
| ·不同内摩擦角下的主动土压力分布 | 第52-53页 |
| ·不同墙土摩擦角下的主动土压力分布 | 第53-54页 |
| ·不同弹性模量下的主动土压力分布 | 第54-55页 |
| ·不同泊松比下的主动土压力分布 | 第55-56页 |
| ·土压力合力及作用点 | 第56-61页 |
| ·墙体位移比对主动土压力合力及作用点的影响 | 第56-57页 |
| ·内摩擦角对主动土压力合力及作用点的影响 | 第57-58页 |
| ·墙土摩擦角对主动土压力合力及作用点的影响 | 第58-59页 |
| ·弹性模量对主动土压力合力及作用点的影响 | 第59-60页 |
| ·泊松比对主动土压力合力及作用点的影响 | 第60-61页 |
| ·小结 | 第61-62页 |
| 第五章 绕墙底转动挡土墙非极限状态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 | 第62-78页 |
| ·挡土墙位移对土体摩擦角发挥值的影响 | 第62-63页 |
| ·非极限状态挡土墙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 | 第63-65页 |
| ·挡土墙模型基本假定 | 第63页 |
| ·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 | 第63-65页 |
| ·公式解与有限元解对比分析 | 第65-77页 |
| ·不同墙体位移比结果对比 | 第65-67页 |
| ·不同内摩擦角结果对比 | 第67-72页 |
| ·不同墙土摩擦角结果对比 | 第72-77页 |
| ·小结 | 第77-78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 ·结论 | 第78页 |
| ·展望 | 第78-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 致谢 | 第84-8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