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登记对抗规则下第三人范围的确定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我国登记对抗规则下第三人范围的现状及问题 | 第12-17页 |
一、对登记对抗规则的检索 | 第12-13页 |
(一)《物权法》前的登记对抗规则 | 第12页 |
(二)《物权法》中的登记对抗规则 | 第12-13页 |
二、登记对抗规则下第三人范围的理论研究现状及问题 | 第13-14页 |
三、登记对抗规则下第三人范围的立法现状及问题 | 第14-15页 |
四、登记对抗规则下第三人范围的司法适用现状及问题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第三人范围界定的法理基础 | 第17-30页 |
一、登记对抗规则的正当性基础 | 第17-20页 |
(一)物权的本质及定位 | 第17-19页 |
(二)公示原则 | 第19-20页 |
二、未经登记不得对抗的含义 | 第20-29页 |
(一)登记对抗的法律含义 | 第20-22页 |
(二)学说上的解释及评析 | 第22-27页 |
(三)我国登记对抗规则的法律构成 | 第27-29页 |
三、对第三人范围界定法理基础的认识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登记对抗规则下第三人范围的界定标准 | 第30-50页 |
一、第三人客观范围的界定 | 第31-41页 |
(一)理论抽象标准 | 第31-34页 |
(二)实体分类标准 | 第34-41页 |
二、第三人主观要件的界定 | 第41-48页 |
(一)域外法上的考察 | 第41-44页 |
(二)主观要件的选择 | 第44-48页 |
三、对第三人范围界定标准的认识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