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T | 第8-10页 |
符号说明 | 第10-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立题依据 | 第12-14页 |
临床资料 | 第14-17页 |
1 病例来源 | 第14页 |
2 诊断标准 | 第14-15页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14-15页 |
·中医诊断标准 | 第15页 |
3 纳入标准 | 第15页 |
4 排除标准 | 第15-16页 |
5 剔除和脱落标准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21页 |
1 分组方法 | 第17页 |
2 给药方法 | 第17页 |
·治疗组 | 第17页 |
·对照组 | 第17页 |
3 试验方法 | 第17-20页 |
·观察指标 | 第17-18页 |
·一般情况 | 第17页 |
·安全性评价 | 第17-18页 |
·疗效评价 | 第18页 |
·检测胃电图 (Electrogastrogram,EGG) | 第18-19页 |
·检测EGG前准备 | 第18页 |
·检测EGG的方法 | 第18-19页 |
·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 第19-20页 |
·样本采集 | 第19页 |
·ELISA原理 | 第19-20页 |
·ELISA检测方法 | 第20页 |
4 统计学方法 | 第20-21页 |
结果 | 第21-31页 |
1 一般情况比较 | 第21-22页 |
·两组性别构成比较 | 第21页 |
·两组年龄分布比较 | 第21页 |
·两组病程比较 | 第21-22页 |
2 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 第22-23页 |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s) | 第22页 |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 第22-23页 |
3 EGG的比较 | 第23-24页 |
·FD与正常组之间的EGG参数比较 | 第23-24页 |
·两组治疗前后EGG参数比较 | 第24页 |
4 血浆中脑肠肽的比较 | 第24-29页 |
·血浆中Leptin含量比较 | 第24-25页 |
·血浆中Ghrelin含量比较 | 第25-27页 |
·血浆中VIP含量比较 | 第27-28页 |
·血浆中NPY含量比较 | 第28-29页 |
5 两组患者复发率的比较 | 第29-30页 |
6 安全性分析 | 第30-31页 |
讨论 | 第31-35页 |
1 中医学对FD肝郁脾虚证病因病机分析 | 第31页 |
2 中医学肝郁脾虚证与现代医学精神因素的关系 | 第31-32页 |
3 平胃胶囊方解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 第32页 |
4 对照药多潘立酮的研究 | 第32-33页 |
5 胃电图与FD的关系 | 第33页 |
6 脑肠肽与FD的关系 | 第33-35页 |
结语 | 第35-37页 |
1 结果 | 第35页 |
2 结论 | 第35页 |
3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 第35-37页 |
正文参考文献 | 第37-41页 |
附录 | 第41-47页 |
文献综述 | 第47-58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