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堡国家观中的“完人”教育思想与高等教育实践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绪论 | 第11-35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研究的基本概念 | 第14-25页 |
·个人 | 第14-16页 |
·国家 | 第16-20页 |
·自由 | 第20-22页 |
·完人 | 第22-23页 |
·高等教育实践 | 第23-24页 |
·主要概念之间的关系 | 第24-25页 |
·文献综述 | 第25-32页 |
·国家思想 | 第26-28页 |
·教育思想与实践 | 第28-32页 |
·研究问题、思路与方法 | 第32-35页 |
·研究问题与思路 | 第32-33页 |
·研究方法 | 第33-35页 |
2.洪堡的教育人生 | 第35-55页 |
·学生时代 | 第35-38页 |
·家庭教育 | 第35-36页 |
·大学生活 | 第36-38页 |
·早期的学术探索 | 第38-44页 |
·“自我教育”探索 | 第38-41页 |
·与“古典作家”的交往 | 第41-44页 |
·旅途中的教化感受 | 第44-47页 |
·第二次旅法 | 第44-45页 |
·西班牙之行 | 第45-47页 |
·就任文教署长 | 第47-52页 |
·“迫不得已”的受命 | 第48-49页 |
·“震古烁今”的成就 | 第49-52页 |
·晚年生活 | 第52-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3.洪堡的国家观与完人教育理念 | 第55-88页 |
·“最小”国家:洪堡国家观的主要旨趣 | 第55-76页 |
·“漠视”公民的正面福利 | 第55-65页 |
·“关心”公民的负面福利 | 第65-73页 |
·“最小”国家的成型 | 第73-76页 |
·洪堡的完人教育理念 | 第76-86页 |
·完人的内涵 | 第76-82页 |
·完人与国家 | 第82-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4.洪堡国家观中完人培养的基本机制 | 第88-128页 |
·宗教信仰与人性成长 | 第88-98页 |
·宗教的产生与发展及其与人性成长的关系 | 第88-93页 |
·宗教信仰在人性成长中发挥作用的条件 | 第93-98页 |
·社会习俗与人性成长 | 第98-106页 |
·“感官感觉”的双重意义 | 第98-101页 |
·正确发挥“感官感觉”的作用 | 第101-106页 |
·国家法律与人性成长 | 第106-126页 |
·警察法律与人性成长 | 第106-111页 |
·民法法律与人性成长 | 第111-117页 |
·刑法法律与人性成长 | 第117-126页 |
·本章小结 | 第126-128页 |
5.洪堡高等教育改革实践 | 第128-150页 |
·洪堡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 | 第128-134页 |
·洪堡高等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高等教育自由 | 第134-140页 |
·个人自由:高等教育自由的理论基础 | 第134-136页 |
·高等教育性质:高等教育自由的内在成因 | 第136-138页 |
·国家职能:高等教育自由的保障构想 | 第138-140页 |
·洪堡高等教育改革的过程与效应 | 第140-149页 |
·洪堡高等教育改革的过程 | 第140-143页 |
·洪堡高等教育改革的效应 | 第143-149页 |
·本章小结 | 第149-150页 |
6.结语 | 第150-165页 |
·研究结论与讨论 | 第150-163页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63页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163-165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65-175页 |
附录:威廉·冯·洪堡生平大事记录 | 第175-1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177-178页 |
后记 | 第178-1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