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随机初始缺陷的钢框架—支撑结构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课题来源 | 第12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2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影响钢框架稳定性和承载力的因素 | 第12-19页 |
·设计方法的影响 | 第12-15页 |
·非线性因素的影响 | 第15-19页 |
·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9-20页 |
·国外的研究进展 | 第19页 |
·国内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钢结构设计方法对比研究 | 第22-40页 |
·引言 | 第22页 |
·钢结构设计的分析方法 | 第22-24页 |
·六层单跨框架支撑结构设计算例 | 第24-39页 |
·设计概况和荷载汇集 | 第24页 |
·一阶弹性分析 | 第24-31页 |
·近似二阶弹性分析 | 第31-33页 |
·高等分析 | 第33-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考虑初始几何缺陷的钢框架结构试验研究 | 第40-58页 |
·引言 | 第40页 |
·试件设计 | 第40-44页 |
·构件尺寸和荷载设计 | 第40-42页 |
·主体设计 | 第42-43页 |
·细节设计 | 第43-44页 |
·加载装置和加载制度 | 第44-46页 |
·加载装置 | 第44-45页 |
·加载制度 | 第45-46页 |
·测点布置 | 第46-47页 |
·材性试验 | 第47-48页 |
·初始几何缺陷的测量 | 第48-49页 |
·试验现象 | 第49-53页 |
·试验模型Ⅰ | 第49-51页 |
·试验模型Ⅱ | 第51-53页 |
·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 | 第53-57页 |
·有限元模型 | 第53-54页 |
·初始几何缺陷和材料属性 | 第54页 |
·有限元分析对比 | 第54-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多高层钢框架-支撑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 第58-76页 |
·引言 | 第58页 |
·有限元分析中框架-支撑体系的考虑 | 第58-59页 |
·支撑的受力形式 | 第58页 |
·支撑的布置形式 | 第58-59页 |
·支撑的设计 | 第59页 |
·有限元分析中随机初始几何缺陷的考虑 | 第59-63页 |
·实际工程缺陷分析 | 第59页 |
·初始几何缺陷的规定 | 第59-60页 |
·随机缺陷的考虑方法 | 第60-62页 |
·样本的选取 | 第62页 |
·随机缺陷形式 | 第62-63页 |
·六层单跨框架有限元分析 | 第63-65页 |
·有限元模型 | 第63页 |
·极限荷载因子 | 第63-64页 |
·框架变形性能 | 第64-65页 |
·十二层单跨框架有限元分析 | 第65-66页 |
·二十层双跨框架有限元分析 | 第66-70页 |
·有限元模型 | 第66-68页 |
·极限荷载因子 | 第68-69页 |
·考虑随机缺陷的框架变形 | 第69页 |
·与规范计算结果对比 | 第69-70页 |
·三十层三跨框架有限元分析 | 第70-74页 |
·有限元模型 | 第70-72页 |
·极限荷载因子 | 第72页 |
·考虑随机缺陷的框架变形 | 第72-73页 |
·与规范计算结果对比 | 第73-74页 |
·高等分析设计方法过程 | 第74-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6-78页 |
·结论 | 第76页 |
·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作者简介 | 第82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