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国外文献研究 | 第11-12页 |
·国内文献研究 | 第12-13页 |
·实证研究 | 第13-14页 |
·文献述评 | 第14页 |
·本文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17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及难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TRIPS协议下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区域创新能力耦合协调度理论概述 | 第19-32页 |
·TRIPS协议下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理论 | 第19-24页 |
·知识产权相关概念 | 第19-20页 |
·TRIPS协议下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概念 | 第20-21页 |
·TRIPS协议下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度量 | 第21-24页 |
·区域创新能力理论概述 | 第24-28页 |
·区域创新能力的概念 | 第24页 |
·区域创新能力的构成 | 第24-26页 |
·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第26-27页 |
·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7-28页 |
·耦合协调度的相关研究 | 第28-31页 |
·耦合的相关概念 | 第28页 |
·耦合协调度的相关概念 | 第28-29页 |
·TRIPS协议下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区域创新能力耦合协调发展作用机理 | 第29-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耦合度理论及模型分析 | 第32-44页 |
·TRIPS协议下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区域创新能力耦合关系模型 | 第32-34页 |
·耦合协调度函数模型 | 第34-35页 |
·耦合度指标评价体系的确定 | 第35-43页 |
·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35-36页 |
·建立耦合度评价指标体系 | 第36-40页 |
·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中序参量的权重 | 第40-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TRIPS协议下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山西省创新能力的耦合协调度分析 | 第44-49页 |
·TRIPS协议下2013年山西省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 第44-45页 |
·TRIPS协议下2013年山西省区域创新能力数据选取 | 第45-47页 |
·TRIPS协议下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山西省创新能力的耦合协调度分析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相关建议 | 第49-53页 |
·研究结论 | 第49页 |
·相关建议 | 第49-52页 |
·加大山西省科技投入,完善创新基础设施 | 第50页 |
·加大培养和引进人才力度,为创新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 第50-51页 |
·全面实施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 | 第51页 |
·大力加强山西省区域经济创新系统完善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