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引起的科学转变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8-15页 |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13页 |
| ·创新点 | 第13-15页 |
| 第2章 大数据的范畴与特点 | 第15-19页 |
| ·大数据的定义 | 第15-16页 |
| ·大数据的特点 | 第16页 |
| ·大数据的四“维”说 | 第16-19页 |
| 第3章 大数据与科学研究的转变 | 第19-24页 |
| ·大数据对于科学研究的影响 | 第19-21页 |
| ·影响机制 | 第19-20页 |
| ·经验层面的影响 | 第20页 |
| ·方法层面的影响 | 第20-21页 |
| ·大数据引发的科学研究的转变 | 第21-23页 |
| ·可观测——研究对象的转变:简单走向复杂 | 第21-22页 |
| ·可共享——研究层次的转变:独立走向聚合 | 第22页 |
| ·可分析——研究类型的转变:基础走向应用 | 第22-23页 |
| ·小结 | 第23-24页 |
| 第4章 大数据与科学方法的转变 | 第24-35页 |
| ·大数据方法的基本介绍 | 第24-25页 |
| ·大数据方法的比较研究 | 第25-28页 |
| ·大数据模型与传统模型的区别 | 第25-26页 |
| ·大数据与统计建模的区别 | 第26页 |
| ·大数据与计算机仿真的区别 | 第26-28页 |
| ·大数据方法的哲学反思 | 第28-33页 |
| ·逻辑维度:演绎 VS 归纳 | 第28-30页 |
| ·主体维度:定律 VS 模型 | 第30-31页 |
| ·内涵维度:因果 VS 相关 | 第31-32页 |
| ·功能维度:说明 VS 预测 | 第32-33页 |
| ·小结 | 第33-35页 |
| 第5章 转变是否带来了新范式? | 第35-41页 |
| ·库恩的范式理论 | 第35-36页 |
| ·转变是否带来了新范式? | 第36-40页 |
| ·案例分析 | 第37-38页 |
| ·理论分析 | 第38-39页 |
| ·思想实验 | 第39-40页 |
| ·小结 | 第40-41页 |
| 第6章 转变是否具有科学合理性? | 第41-47页 |
| ·科学合理性 | 第41-43页 |
| ·转变是否具有科学合理性? | 第43-46页 |
| ·方法论层面的合理性 | 第44-45页 |
| ·本体论和价值论层面的合理性 | 第45-46页 |
| ·小结 | 第46-47页 |
| 第7章 结语 | 第47-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致谢 | 第52-54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4页 |